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吕氏春秋•慎势》言:“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这表明宗法制的目的是
A.维护宗族内部的稳定与团结B.保证各级贵族的特权
C.消除诸子矛盾D.只为了维护嫡长子利益
2 . 下列有关西周宗法制的理解正确和全面的是
①是一种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地位的制度
②它用来确定贵族的等级,调节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③宗法制度是分封制的基础
④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是周礼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武王灭商后,封纣王儿子为诸侯,又封黄帝神农、尧、舜、禹的后代为诸侯,让他们延续濒于灭绝的祖先祭祀,这种“兴灭国继绝世”的政治行为备受古人推崇,这反映了
A.古代人对血缘延续的重视
B.古代人对政治文明的追求
C.分封制有利于巩固政权
D.武王政治统治艺术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5 . “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这一思想产生的制度渊源是
A.宗法制B.禅让制C.郡县制D.察举制
2019-06-08更新 | 12600次组卷 | 130卷引用: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总结提升)-【高分必背】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期中期末复习记诵笔记(中外历史纲要上)
6 . 《中国古代史》中指出:在西周分封制度下,同姓集团授予封土,赐之以氏。当时,姓、氏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贵者有氏,贱者有名无氏”。到战国以后,姓氏的分野逐渐消失,平民逐渐获得姓氏。“平民得姓”最能直接反映出
A.分封制的消亡
B.小农经济产生
C.郡县制的确立
D.宗法制的衰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从血缘意义上说,受到祭祀的祖先应是本族群的直系先祖。然而春秋后,人们在祭祀祖先时,祖先已不单纯具有血缘上的意义。如出身于“夷狄”地区的舜与文王,因为他们的观念和行为合乎“中国”的规范,也成为公认的圣人,受到祭祀。这一变化
A.反映了宗法制遭到破坏
B.推动礼乐制度的世俗化
C.加速王权与族权的分离
D.有助于华夏民族的发展
2019-04-27更新 | 1174次组卷 | 49卷引用:人教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测试题
8 . 钱穆曾说:“在古代观念上,四夷与诸夏实在有一个分别的标准,这个标准,不是‘血统’而是‘文化’。”依据上述“血统”实施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禅让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
9 .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近年,一些地方为弘扬传统文化推动经济发展,根据本地历史文化举办寻根祭祖活动。这种习俗源自( )
A.宗法制B.禅让制
C.分封制D.郡县制
2019-01-30更新 | 201次组卷 | 38卷引用:人教版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必修一单元测试卷: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张鸣在《中华帝国:制度的断想》中写道:“在诸侯争雄的春秋时代,封建制原来赖以存在的基础……宗法制被打破,各个政治实体在竞争中,表现出了过于强烈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同一宗法血亲系统内的争夺和厮杀自然不可避免。”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周朝王室的衰落B.礼乐制度的崩溃
C.宗法关系的疏远D.铁犁牛耕的出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