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8 道试题
1 . 汉语中“父子”“婆媳”“君臣”“将士”“男女”“父母”“夫妻”等,这些称谓的组成尽管都是并列关系,但是不能把其顺序颠倒,比如“君臣”不能说成“臣君”,“父母”也不能说成“母父”。该现象体现的实质问题是
A.汉语语法单一,缺乏变化
B.严格的尊卑贵贱宗法观念
C.男性占据社会主导地位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
2 . 《春秋·公羊传》记载:“隐(鲁隐公)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鲁桓公)何以贵?母贵也。”这种立嗣方式
A.实施的目的是防止因争夺君位而引起祸乱
B.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
C.表明太后左右了王位的继承
D.表明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3 .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西周分封制的基础,而且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
A.一夫多妻多妾制的长期延续B.“三纲五常”的伦理观念
C.皇位继承“立嫡以长不以贤”D.传统的“门当户对”观念
4 . 西周王室吸取殷商“暴民而亡”的教训,提出了一套“天命”观。他们认为,统治者只要有使民归顺的“德”,就会“天命”所归,若要天命长久,就应“敬德保民、明德慎罚”。这种思想
A.实现了西周统治权力高度集中B.解决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
C.打破了神权对王权统治的困扰D.开创了后世民本思想的先河
5 . 英语和汉语在亲属的称谓上有很大区别。在英语中,祖父、祖母与外祖父、外祖母一般不作区分,都统一使用grendpa和grendma姑姑和姨妈在英语中也统一使用aunt。汉语中这种细分的亲属称谓在形成过程中可能受到下列哪种观念的影响
A.细致精准的理学思维
B.维护封建等级的礼法观念
C.区分内外亲疏的宗法意识
D.辨别长幼尊卑的纲常伦理
6 . 2017年10月4日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中秋节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的传统习俗。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上述材料
A.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宗法制在现实生活中的影响
B.可以从古代禅让制里找到历史根源
C.我们应该主要从革命史观的角度去研究分析
D.所反映的古代制度,是我国官僚政治的开始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公何以不言即位?成公意也。何成乎公之意?公将平国而反之桓。曷为反之桓?桓幼而贵,隐长而卑。其为尊卑也微……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立适(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桓何以贵?母贵也。

——《春秋·公羊传》

材料二 如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间,史之阀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 吕思勉认为:“封建者,统一之反也。封建之制废,则统一之业成矣。然后世又有为统一之梗者,则叛民、叛将之割据是也。柳子厚(柳宗元)谓秦有叛民,而无叛吏;汉有叛国,而无叛郡;唐有叛将,而无叛州。盖郡县之设,既无世袭,不得私有其土而有其民,而又不假之以兵,其势固无从叛。”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大一统”思想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大一统”国家形式在战国时期面临的困境。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以后维护“大一统”的制度保障。
2017-12-04更新 | 675次组卷 | 16卷引用:2019年秋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检测:第一单元测评
8 . 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
A.地域关系
B.财产关系
C.信仰关系
D.血缘关系
9 . 直到近代,浙江新安地区千年之冢不动一坯,千丁之族未尝散处,千载之谱丝毫不紊的观念依然深入人心。其主要原因是(  )
A.封建政府的提倡B.小农经济的稳定C.儒家思想的流传D.宗法传统的影响
2017-12-01更新 | 216次组卷 | 18卷引用: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试题
10 . 《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材料中“同志”的基础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井田制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