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3 道试题
1 . 史载文王“以受命始造周国,故天下君之。其子孙适(嫡)为天子,庶为诸侯,皆百世”。如缺嫡其补充制度是“无适(嫡)则择立长,年钧(均)以德……王不立爱,公卿无私”。文中西周得以“百世”传承所实施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嫡长子继承制
2 . 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制度,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为准绳的‘遗产’(包括权力、财富、封地)继承法。”材料中“制度”的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A.解决阶级矛盾B.保障贵族特权C.维护礼乐制度D.巩固统治秩序
3 . 据《礼记.礼运》载,周代“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大夫有采以处其子孙,是谓制度”。这表明周代的制度
A.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B.注重嫡长子的社会作用
C.统治体系相对较为松散D.保留禅让制的某些色彩
5 . 据《魏书·高祖纪》载:“夏殷不嫌一姓之婚,周制始绝同姓之娶。”周人确立“同姓不婚”原则的目的在于
A.强化礼乐制度B.巩固宗法制度C.促进民族交流D.控制地方诸侯
2021-07-17更新 | 290次组卷 | 15卷引用:学易金卷: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考前必刷卷(湖北专用)01
6 . 周代的整个中国是一个“天下”“天下”没有边,也没有界线,有向远处扩散而逐渐淡化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不仅是统治的权力,更是通过文化交融而构成的一个新的文化一一“天下”的文化。以下能够推进“天下”文化发展的是
A.敬天法祖的思想观念B.宗法分封的统治秩序
C.三纲五常的治国思想D.崇尚自然的天人关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王国维先生在《殷周制度论》中提出:“然则商人六世以后,或可通婚,而同姓不婚,自周而始。”周人确立“同姓不婚“原则的目的在于
A.强化礼乐制度B.巩固宗法制度C.控制地方诸侯D.促进民族交流
9 . 春秋战国时期,世族为管理封邑更倾向于启用比较有才能的"士",不问其出身,而"士"为了在社会上立足也积极寻求入仕机会。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贵族权力的强化B.人才流动的频繁
C.官僚政治的确立D.宗法秩序的松动
2021-05-09更新 | 1536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10 . 西周时期,天子传世,父死子继,先嫡后庶,以长不以贤。但天子往往以“贤者不绝世”的名义,选拔一些贤人之后辅佐天子,“王者继位,先封贤者,忧民之急也”。这一做法
A.反映了选官标准发生根本性变革B.使得官僚政治体制得以确立
C.有助于政治统治秩序的稳定运行D.体现周朝加强了对地方管辖
2021-05-02更新 | 889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