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宗法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9 道试题
1 . 春秋战国时期,世族为管理封邑更倾向于启用比较有才能的"士",不问其出身,而"士"为了在社会上立足也积极寻求入仕机会。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贵族权力的强化B.人才流动的频繁
C.官僚政治的确立D.宗法秩序的松动
2021-05-09更新 | 1536次组卷 | 23卷引用: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2021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认为:“周朝的中国好比是家族社会的教科书,整个国家为一系列封地君主和其亲戚团体拥有。”其意是指周代
A.以血缘为纽带实现权力高度集中B.官僚政治已基本取代贵族政治
C.具有家国同构的政治特点D.分封制度有效地巩固了统一
2021-05-09更新 | 430次组卷 | 3卷引用:全国普通中学特色发展研究中心2021届高三二轮模拟考历史试题(山东卷)
3 . 公元前334年,魏惠王和齐威王订立盟约,互相称王,公元前325年,蔡阁君主秦惠文王也自立为王。公元前323年,魏国、韩国、赵国、燕国和中山国进行了五国相王。这反映了当时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B.诸侯间矛盾得以解决
C.分封制度遭到破坏D.贵族阶层被官僚取代
2021-05-08更新 | 604次组卷 | 9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1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为了家族或者国家的长治久安,中国古代历来有“传嫡”和“传贤”两种继承方式,其优劣也曾长期争论不休。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传贤”让人心服口服最为理性B.“传嫡”最不公平不如平分诸子
C.“传嫡”可以保持家族垄断优势D.“传嫡”神秘迷信色彩过于浓烈
2021-05-07更新 | 14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十五校2021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5 .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古公亶父(周文王祖父)想把才能卓越的少子季历立为王位继承人,但是季历上有太伯、仲雍二兄,亶父深感为难。后来,太伯和仲雍在荆蛮死去,季历最终得立。该事例体现了
A.禅让制的现实性B.宗法制的变通性
C.世袭制的跨代性D.分封制的灵活性
2021-05-05更新 | 195次组卷 | 2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6 . 西周时期,天子传世,父死子继,先嫡后庶,以长不以贤。但天子往往以“贤者不绝世”的名义,选拔一些贤人之后辅佐天子,“王者继位,先封贤者,忧民之急也”。这一做法
A.反映了选官标准发生根本性变革B.使得官僚政治体制得以确立
C.有助于政治统治秩序的稳定运行D.体现周朝加强了对地方管辖
2021-05-02更新 | 889次组卷 | 8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据史料记载,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
A.先代贵族被排除在统治阶级之外B.垂直的地方管理体系初步建立
C.血缘关系对国家的政治影响深远D.周初分封的对象相对比较单一
8 . 西周文献和金文中频繁提到了“孝”,主要含义有两重:一是对祖先的尊崇与祀奉,二是对生身父母的孝养。相关记载以前者为主,后者甚少。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伦理逐渐形成B.宗族是主要社会单位
C.血缘关系日趋淡化D.文字系统的发展完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吕思勉指出古代中国封建有四次反动:第一次是项羽复辟六国贵族的封建;第二次是刘邦封建同姓和异姓王;第三次是晋武帝封建司马氏宗室;第四次是朱元璋封建他二十几个儿子为藩王。出现这种现象是
A.分封制日益发展完善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
C.宗法制的影响D.利用宗室是强化皇权的主要手段
2021-04-27更新 | 472次组卷 | 80卷引用:宁夏中卫市海原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西周时期,从政治上讲,一国无二君;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祭主。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这
A.有助于形成家国一体的统治秩序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保障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D.强化了对家族的认同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