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央集权的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4 道试题
1 . 唐代宗时期,虽干戈多兴,灾害四起,仍坚持恢复国子监,并下诏:“其诸道节度、观察、都防御等使,朕之腹心,久镇方面,眷其子弟……负经来学,宜集京师……六军诸将子弟,欲得习学,可并补国子学生。”这反映出当时唐王朝(     
A.对国家教育事业十分重视B.力图巩固儒学正统地位
C.抑制地方割据的欲望强烈D.社会阶层结构日益固化
2 .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0年第1期有文章评价某朝制度:在兼顾大一统和因俗而治方面做得较为成功,既没有因为强调统一,实行一元化管理而引发地方反抗,也没有由于因俗而治、照顾地方情况而导致分裂。该制度是(     
A.秦朝的郡县制度B.元朝的地方行政制度
C.清朝的改土归流D.汉朝的刺史监察制度
3 . 宋代地方要员在离京赴任时,通常要当面向皇帝本人辞行,时称“陛辞”。宋孝宗时,“静江府李浩朝辞进对,上谕监事曰:相度以闻,官吏贪虐、庸懦、不任职,奏来。”由此可知,“陛辞”制度的设置旨在(     
A.安抚离京官员的情绪B.防止地方官擅用权力
C.改善地方的政治风气D.对地方进行有效管控
4 . 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制度(部分)简表

朝代制度建设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世官制
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汉朝中外朝制、察举制、郡国并行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两税法
宋朝二府三司制、通判制
元朝行省制、驿站制度
请从材料中提取三项制度。据此拟定一个研究主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有关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5 . 《唐律》规定:“处理农民逃亡问题是地方政府应尽的职责。”而在武则天末年出现了括逃使。括逃使以中央派员身份,专门处理户口脱籍问题。所谓“开元已前,有事于外,则命使臣,否则止……为使则重,为官则轻”。唐代官职体系的调整意在(     
A.打击地方割据势力B.处理地方事务
C.完善官僚制度体系D.加强中央集权
6 . 观察下表,自唐初至北宋中期,理财体制的变化反映(       
盛唐以前盛唐宋初宋神宗元丰年间
财政管理尚书省户部盐铁使、转运使、度支使、三司使出现三司使转运司尚书省、户部转运司

A.事权分化,君主专制加强B.使职固定化,提高了行政效率
C.崇文抑武,中央集权强化D.国家对财政经济的管理和调控加强
2022-11-20更新 | 20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52校联考2023届高三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唐王朝在万岁通天元年(696年)丢失营州(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开元四年(716年)营州失而复得之后,唐王朝改变以往军城镇戍体系,于开元七年设立了平卢节度使,安禄山于开元二十九年兼任平卢节度使。由此可知节度使的设立(     
A.源于边疆形势的紧张B.促进少数民族内迁
C.提高了边疆行政级别D.说明唐朝军力衰落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中央监察机关为御史府,御史大夫为副丞相,佐丞相之职,御史府附从于相府之内。汉初承用秦制,御史大夫既为副丞相,又是监察长官。汉朝中央监察机关由司直、司隶校尉和御史府组成。司直属于丞相府官员,主要负责行政系统内的监察,集行政与监察于一身。西汉后期至东汉,御史大夫转为三公之一,御史中丞不再履行相应的行政职责成为独立的最高监察长官。

——摘编自艾永明《中国古代监察体制评析》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划分全国为十三部监察区,每部设刺史一人,负责定期监察工作。汉武帝还亲自参与制定适用于刺史的监察法律《刺史六条》。唐初分全国为十道监察区,由监察御史十人定期分巡各道州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改全国为十五道,监察御史亦增加至十五人。刺史和监察御史品秩虽低,但有权巡按郡国和州县长官,百司畏惧,是皇帝的耳目之司。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汉时期中央监察体制发生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地方监察的特点,并简评汉唐的地方监察制度。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代中后期皇帝常常派遣宦官中使前往藩镇刺探军情和安抚将士,并在各藩镇普遍设置常设的监军机构,委派亲信宦官为监军使以“监视刑赏、奏察违谬”。此举意在(     
A.完善监察以整饬地方风气B.利用亲信延续唐王朝统治
C.分化宦官势力以加强皇权D.分化兵权以铲除割据基础
10 .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过程中,原来只在边疆地区设置的藩镇在内地大量设立。按照与唐中央的关系,这些藩镇可以分为三类,唐朝在内地设置藩镇(     
地区与中央关系
河北地区与中央对立,长期割据;“虽名藩臣,羁縻而已”
东南地区中央直接控制,为唐后期立国之根本
中原、西南、西北地区中间状态。与中央存在摩擦,但未达到割据的程度
A.使中央集权制名存实亡B.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C.彻底的解决了边患问题D.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