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北宋士子一旦被录取,即不再经吏部的考试直接授官,北宋政府对录取名额也屡有增加,后来甚至规定按考生总额十一比数加以录取,并称为“定制”。北宋的这些举措
A.利于调动士子读书的热情
B.促使科举取士趋向公平
C.旨在为寒门开辟晋升之路
D.简化了科举的繁琐程序
2018-12-03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市级联考】河南省新乡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秦朝实行的郡县制和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度,在历史上发挥的共同作用是
A.削弱了中央集权
B.打破了世袭特权
C.激化了社会矛盾
D.推进了民主政治进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学而优则仕”“鱼跃龙门”、“金榜题名”等术语反映的选官任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5 . 战国至汉初,实行新的军功爵制。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军功爵制
A.有助于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
B.使宗法制得到很好的延续
C.表明了人才选拔制度的完善
D.导致了分封制度彻底瓦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宋科举制“取士不问家世”,出现了“凡今农工商贾之家,未有不舍其旧而为士者也。”以科举改变命运,“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成为社会意识,这表明科举
A.入仕受到政府重视、世人追捧B.为寒素普通百姓提供改变命运的可能
C.打破汉魏以来士族垄断高官局面D.选拔各阶层精英,扩大封建统治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马克斯·韦伯说:“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官职与俸禄……获取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文中的这一“制度”是
A.科举制
B.监察制
C.征辟制
D.九品正中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由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和掌权的状况,隋唐确立了科举制之后,基本纠正了这一状况。这一变化说明科举制
A.是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制度
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完善了朝廷选拔官吏的机制
D.导致了世家大族势力的衰落
2017-10-11更新 | 611次组卷 | 20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宋时期,科举制度正当发展成熟之初,当时的政治环境也比较宽松,从而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地位的升沉演变,跟科举制度的发展演变正是同步的。平等竞争的科举考试以及它所体现的对教育的重视、对知识文化的崇尚、对贵族倾向的排斥,它所促成的政治组织的完善等等,都相当接近于近代社会的价值取向。然而,这一切又与封建专制政治和封建经济基础完美地互相适应,从而保持了整个社会形态的凝固式长期稳定。

——摘编自金诤《科举制度与中国文化》


根据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17-04-18更新 | 1245次组卷 | 23卷引用:河南省获嘉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欧阳修在《卖油翁》中提到的“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其中的三元指在科举考试中考上了
A.状元、榜眼、探花B.解元、会元、状元
C.举人、贡士、进士D.生元、会元、状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