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隋唐科举考试设进士科,岁取不过三十人,最多也不过八十人。到了宋代,取士人数与日俱增,每次录取人数一般在五百人以上,最多时竟达一千人。宋太宗在位21年,由科举为官者近万人。仁宗在位41年,仅由进士得官者就有4517 人。这说明了宋朝(     
①提倡文治,扩大科举规模②官僚队伍膨胀,容易引起冗费
③开始任用高官主持科举考试④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为主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②③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整个明代,先后开科89次,录取进士25232人,其中出身农民、军人、商户及工匠的为数不少。平民百姓通过科举进入官僚阶层的比例在42%左右。据此可知,明代科举制(     
A.加快了权贵阶层的向下流动B.扩大了明王朝的统治基础
C.固化了大量知识分子的思想D.为政府选拔了大量实用人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十倍”。历年来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笼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清朝科举制终于消亡。从此可知,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制度须不断生长,又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

——选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概括作者对科举制的观点,并选择一个谈谈自己对科举制度的看法或建议。可以从制度设置的背景、用意、内容、演变和影响、启示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要求:自拟论题,论述有据,论述准确,表达清晰)
2022-10-31更新 | 285次组卷 | 14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南街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指出,汉朝时期人们的自我奋斗代替了祖先的荫庇和血统论,从而使许多出身于平民阶层的人物活跃于政治舞台。这是因为汉朝(     
A.选官体制进行了革新B.军功授官成为主流
C.人们的参政热情提高D.君主专制统治强化
2022-10-19更新 | 100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封丘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晋室南迁,衣冠南渡,为了仰仗随司马氏东迁的中原士族,司马皇族极力拉拢世家大族如王姓大族,“王与马共天下”,上层士族通过九品官人法不断掌控朝政,占据高位,寒门庶族只能居于下位,这一时期成为门阀政治的代表时期。这反映出当时(     
A.封建君主专制得到强化B.豪强大族政治影响力大
C.选官重视家族经济基础D.考试选官制度已经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宋代“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尚阀阅”与隋唐重门第的思想观念相差甚远。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宋代(     
A.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队伍壮大B.科举考试更加强调公平竞争
C.门第观念已经彻底消失D.受少数民族社会风气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东汉时趋于严密的察举制也发生一些变化。光武帝主张德行为首“以德取人”,顺帝时出现“以文取人”;东汉末,察举制遇到了危机,出现了“以名取人”和“以族取人”的现象。这一系列变化反映出,东汉( )
A.社会阶层固化严重B.选择权下移成为世族维护特权的工具
C.察举标准太过单一D.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是历史的必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明清之际,多数中国知识阶层认为耶稣会传入的西方科学只是《周髀算经》的补缺、完璧之用。甚至连徐光启也在上奏崇祯的《历书总目表》中抛出“岂非礼失而求之野乎”的论断。这反映出当时(     
A.古代科举制度的导向作用B.闭关锁国思想的根深蒂固
C.借传播西学倡导回归国学D.抵制西学成为社会的共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下表所示为晚清科举制改革大事记。这表明晚清的科举变革
时间大事
1841年两广总督祁贡上《请推广文武科试疏》,提出变革选官制度的建议,未果
1864年李鸿章上奏“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则或专设一科取士”,奏折石沉大海
1898年清廷加设经济特科,选拔‘经时济变之才”;6月23日,光绪帝发布上谕改试策论;9月,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
1905年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等请立停科举,以便推广学堂,该建议最终被清廷采纳

A.遵循“唯才是举”准则B.具有显著的激进特征
C.适应了时代发展需要D.在挫折和磨难中推进
2022-07-13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唐代择官考试的主要内容是试书、判,其中“判”又称“判牍”“判状”“判词”,是司法人员对案件是非曲直之判断与评价结果的文字体现,即法律判断的文书。《通典》对唐代选拔官吏的标准有言:“不习经书史无以立身,不习法理无以效职。”唐代这一择官标准旨在
A.提高封建统治效能B.深化依法治国观念
C.完善考试选官制度D.培养法律专业人才
2022-04-23更新 | 411次组卷 | 6卷引用:河南省新乡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