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太古至春秋,君所任者,与共开国之人及其子孙也。……大夫以上皆世族,不在选举也。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

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誊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选举志》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材料主要的选官制度及其选官的依据
(2)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中选官制度的意义。
2 . 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据此推断,这一“制度是
A.察举制B.郡县制C.科举制D.三省六部制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据阎步克《汉选官制变迁史稿》

材料二   魏晋以后,门阀政治影响及于选才,“高门华族,有世及之荣;庶族寒门,无寸进之路。”隋唐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扭转了这种局面。科举制改善了之前的用人制度,彻底打破血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力的读书人进入社会上层,改善了古代中国的选人、用人制度,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正义;同时,选拔人才和官吏任命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为统治者吸收、笼络人才拓宽了道路同时对学校教育具有导向作用,使教育带上了浓厚的政治色彩。而进学读书又是参加科举考试的前提,这就引起社会各阶层对学校教育的重视。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

——改编自《唐代科举制度研究》


(1)根据综上材料所体现的古代选官制度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科举制的影响?
2021-03-1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来宾市象州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对某一制度做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他评价的这一制度是
A.军功爵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