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下表是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
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宰相人数
北宋(71)南宋(62)
高级官员208
中级官员1510
低级官员128
无官职记录2436
此表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
A.世家大族影响巨大B.社会阶层流动加强
C.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科举制度功能弱化
2018-06-09更新 | 10836次组卷 | 163卷引用: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相对于科举及第者而言,落第者们更贴近下层民众,他们或聚徒讲学,或影响公共事务,成为乡里文化的普及者、基层社会活动的组织者。这表明科举制度(     
A.推动了基层自治B.促进了阶层流动
C.扩大了统治基础D.有益于社会教化
2022-11-10更新 | 1900次组卷 | 34卷引用:广西贵港市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3 . 河南尹田歆的外甥王谌,以知人出名,田歆对他说:“如今应推举六名孝廉,多有贵戚书信相命,又不好违背,我想自己选一名名士以报效国家,你助我求之。”这体现了(   
A.地方无选举权B.选拔官吏以品评为主
C.察举制的弊端D.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
2019-01-30更新 | 4661次组卷 | 127卷引用: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4 . 下表所示为清代江南贡生的社会成分,据表可知,清代江南地区(     
人数直系三代出高级功名或相应官职直系三代仅出低级功名直系三代未出功名但生活于城市直系三代未出功名且生活于市镇直系三代未出功名且生活于农村家庭背景不详来自城市/市镇/农村
578346(60%)200(34.6%)10(1.7%)10(1.7%)6(1%)6(1%)城市359/市镇141/农村48/(30人不详)

A.阶层固化倾向显著B.农民入仕受到限制
C.察举机制注重公平D.城乡经济差距较大
2022-07-15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后汉书》及主要汉碑中所能考见的孝廉共307人,能确定家世者共184人。其中权贵出身者128人,豪强地主出身者11人。这反映出汉代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较弱B.儒学独尊地位趋向巩固
C.察举制度削弱官僚特权D.门阀士族垄断国家政权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两汉和魏晋时期,士子必须获得地方官员及世族豪门的推荐,才能参加考试。而唐代规定,士子自带一种叫作“牒”的身份证明即可直接报名参加考试,地方政府不能压制。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
A.选官不受身份限制
B.宗法关系仍受重视
C.官僚政治逐步形成
D.人才选拔渐趋开放
2019-07-17更新 | 395次组卷 | 51卷引用:【全国市级联考】广西贵港市2017-2018学年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7 . 下图为中国封建时代某种选官制度的选才程序。此图可反映出
A.科举制扩大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基础
B.九品中正制选才程序具有严谨性
C.九品中正制的选才标准是依靠门第
D.士人们普遍关注和追求进士科目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有学者认为:“科举考试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有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度“具有永久的生命力”的理念是
A.公平竞争B.以文治国C.分科考试D.学而优则仕
2020-06-02更新 | 199次组卷 | 18卷引用:广西贵港市覃塘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易造成门阀世家垄断仕途的局面。而隋唐科举制的妙处在于通过采用考试录用原则使士大夫失去与君主分庭抗礼的资本。这反映出科举制
A.利于控制割据势力B.有效地维护了君主权威
C.完善了中枢决策体系D.削除了门阀世家的影响
10 . 宋代科举形成了严格的三级考试、三年一考制度,还采取了搜身、糊名、誊录、锁院、别试等多种前所未有的防弊措施。这些举措
A.促使科举制度趋向完备B.保证了科举取士的公正
C.旨在打破贵族政治局面D.改变了科举取士的标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