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下表中的变化对社会政治产生的影响主要是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东晋隋朝唐朝北宋
比例4%2%5%46.1%
A.扩大了统治基础B.加强了中央集权C.提高了官员素养D.放宽了录取标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A.德才兼备B.家庭背景C.个人声望D.考试成绩
2021-10-23更新 | 292次组卷 | 59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汉宣帝诏云:“其令郡国举孝弟(悌)、有行义闻于乡里者各一人。”“行义闻于乡里”就是在郡国乡里受到舆论好评的人物。前者如“冯唐以孝著,为郎中署长”。这说明了汉代
A.郡国注重激发官民的责任感B.存在地方独揽选官的现象
C.选官重视乡论与德行的考察D.中央集权体制不断强化
4 . 下列诗词与中国古代选官任官制度一一对应正确的选项是
①举孝廉父别居,举秀才不知书   ②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③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④龙生龙,凤生凤
A.察举制;世袭制;科举制;军功制
B.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世袭制
C.察举制;九品中正制;世袭制;军功制
D.世袭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军功制
2021-10-11更新 | 553次组卷 | 16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第五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有学者认为:“科举制度的终结并不意味着其中合理因素与之俱亡,它所体现的许多价值的观念具有永久的生命力,是人类社会共同的基本理念。”科举制最具有“永久生命力的”的理念是
A.分科考试B.学优则仕C.公平竞争D.以德治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几经变革,不断完善。下列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②“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
③“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④“郡置中正,平次人才之高下”
A.①②③④B.①④③②C.③①④②D.③④②①
2021-07-06更新 | 430次组卷 | 21卷引用: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桓灵时童谣》有云:“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黾。”这反映了当时选官制度效能有限。后来,更因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社会基础,从而导致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上述“当时的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九云:“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延康元年,吏部尚书陈群以天朝选用不尽人才,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选举二》

材料三 随着门阀世族的衰落,九品中正制在开皇年间被隋文帝废除,改为主要通过察举选拔官员。唐人杨绾曰:“近炀帝始置进士之科,当时犹试策而已。”……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日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摘编自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我国古代选官主要标准的演变。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中考试所起的作用有何不同?并说明两者的关系。
(3)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朝创立科举制的社会原因。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的特点。
2021-04-14更新 | 1903次组卷 | 29卷引用:湖南省双峰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