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下列史料反映了中国古代某一选官制度的弊端。该制度所处的历史时期是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隋唐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公元659年武后颁布《姓氏录》,完全以官员品级和声望为基础。武后去世后,无论是官方还是私家的族谱编写活动都被重申以大族声望而不以唐朝官阶为基础。这说明当时
A.社会阶层固化严重B.宗法制度根深蒂固
C.武后政治改革失败D.门阀政治影响深远
2021-04-01更新 | 418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表是唐代登科者出身分布表(小姓,是非士族的地主;寒族,是一般的平民;制举,是皇帝临时举行并亲自参与的科举考试)。据此可推知,唐代
类别士族小姓寒族人数总计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
进士58971.010913.113215.9830
明经8163.31814.02922.7128
制举8865.7107.43626.9134
A.士族阶层拥有科举特权B.官吏人才来源基础扩大
C.家族地位决定着中举率D.国家选才侧重政治素养
2021-03-26更新 | 325次组卷 | 20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临澧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

材料二 《唐摭言》载:唐太宗见新科进士自端门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1)材料一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
(2)综合材料一、二信息,指出隋唐与魏晋时期相比,选官依据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由此可知,科举制
A.解决了朋党之争B.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C.体现了公平原则D.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学者毛汉光根据中国古代正史所载官员的出身背景资料,对统治阶层的社会成分进行了统计分析,其中“寒素”类官员占所载官员比例在东晋后期、隋朝和唐朝初期分别为6.1%、17.3%和28.4%。这一变化有利于
A.提高基层官员的地位B.建立清廉高效的官僚队伍
C.保证选拔程序的公正D.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汉代被举孝廉后在中央以郎署为主,再迁为尚书等官,在地方的则为令、长,再迁为太守等。而晋朝天位从巧取豪夺而来,若主张以忠治天下,他们的立脚点便不稳,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政治口号,树立了很多孝的典型,因孝被荐的官员大多委以虚职。这种不同说明
A.汉晋“独尊儒术”B.晋朝孝文化功利色彩浓厚
C.汉朝实行察举制D.晋朝儒道佛“三教并行”
2021-03-01更新 | 542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曾下过诏书,不举孝子廉吏的地方长官应如何处罚。这一来,就无形中形成了一种有定期的选举。汉代一百多个郡,至少每年要有两百多孝廉举上朝廷。这些人到了朝廷,大抵还是安插在皇宫里做一个郎官。郎官之中虽然也尽有贵族子弟,但究竟是少数。政府一切官吏,几乎全由此项途径出身。这样的政府,我们叫它做读书人的政府,或称士人政府。政府即由他们组织,一切政权也都分配在他们手里。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南北朝及以前,贵族集团对政治具有强大影响,官吏的任命基本以门第为标准,地方佐官由长官辟举,中央与地方在具体政务运作的层面上并未完全联结为一个整体。隋唐之际科举制度的建立及其后考试科目和录取标准的不断调整,是宋代那种新型官僚形态形成的前提。北宋各级政府,包括中央政府,都是由官僚而非贵族负责运转,贵族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对帝国政治运作的影响力基本消退。“朝廷(皇帝与宰执为首)一州县一百姓”架构下的国家形态基本成型。

——摘编自刘后滨《政治制度史视野下的唐宋交革》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代选官制度的特点及弊端。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汉代相比,唐宋选官制度发生的最大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产生的政治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此制用意,在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挑选社会上的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可以促进全社会文化之向上。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据此可知这一制度
A.提高基层官员地位B.宗法关系仍受重视
C.官僚政治开始形成D.人才选拔渐趋开放
2020-12-20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五市十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10 . 东汉以来,这种“教育权势财富”的循环占有.越来越多地围绕“族”而展开了。士人官僚在汉晋间发展为士族门阀,“士族”就是士人官僚的家族,通过雄厚的文化而世代居官,由此建立了崇高的门望。若干士族在几个世纪以来长盛不衰、垄断权势,成为魏晋南北朝最耀眼的政治景观之一。这反映了
A.世家大族逐渐走向没落B.儒学用来规范君臣关系
C.士族阶层已经基本固化D.考试选官制度初露端倪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