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8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东汉时期,察举制逐渐形成了由本乡名士主导的乡闾品评传统。至曹魏时,中正(品评官)由朝廷政府委任,私人品评变为官家品评。由此变化可知,曹魏时期的九品中正制(     
A.与东汉察举制一脉相承B.以门第为品评标准
C.加强了地方门阀的势力D.意在加强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宋代科举制的发展完善,打通了知识分子的上升通道,给予士人阶层前所未有的社会地位,士人阶层把自身命运同王朝社稷紧紧连接在一起。这一现象从根本上说明(     
A.宋代科举制度仍受到世家大族控制B.门第等级观念在宋朝已彻底消失
C.宋代的官员政治才能远超过唐代D.科举制的完善扩大了统治基础
2023-02-09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保山市、文山州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据学者统计,唐代有 369名宰相,出自 98个家族;而宋代有 134名宰相,出自 126个家族。由此可知,科举制(     
A.导致世家大族垄断政权B.优化官僚队伍整体结构
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D.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两汉地方以“二千石”官(郡太守级)为重,其在荐举“贤士”时,首先要服从“贵戚书命”,然后再选一位社会上知名人士,“以报国家”。这反映了两汉时期(     
A.地方豪强的崛起B.选官方式的弊端
C.王国势力的膨胀D.外戚干政的恶果
5 . 中国古代官吏选拔制度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     
A.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B.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
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2022-12-19更新 | 236次组卷 | 29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如表展示了唐宋时期“士”的转型,这些变化(     
唐代北宋南宋
精英的身份属性门阀学者——官员文人
社会成分世家大族文官家族地方精英
A.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B.体现社会阶层的流动
C.推动科举制更加严密D.表明社会风气更开放
7 . 《汉书·董仲舒传》中提到:“臣愚以为使诸列侯、郡守、二千石各择其吏民之贤者,岁贡各二人以给宿卫,且以观大臣之能;所贡贤者有赏,所贡不肖者有罚。……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该材料提到的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2022-12-0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以下是清顺治年间科举考试殿试的考试内容。据此可知,统治者力图(     
○顺治三年(1646年):王道之始
○顺治四年:如何得真才,如何防止劣绅欺压乡里,兴兵作战与减轻赋税如何两得
○顺治六年:满汉为一体问题,与民休息之法,不动兵革何以化盗息民
A.完善地方治理B.提倡儒学治国以稳定秩序
C.实现民族平等D.改革中枢机构以维护统治
9 . 科举制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平公正,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下列各项中,可以体现这一制度的是(     
A.“以爵赏战功,故云军爵”B.“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D.“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2022-11-04更新 | 1306次组卷 | 38卷引用: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第十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两汉实行州都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提升社会文化水平B.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C.官员特权受到否定D.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2022-10-26更新 | 3321次组卷 | 288卷引用:2016-2017学年云南省姚安县一中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