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选官制度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唐代婚俗中流行“陪门财”观念,即新贵与旧门攀亲,门望不够要花巨额钱财;而宋代则“婚姻不问阀阅”,“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成为士人的美好愿望。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门第观念已经消逝B.女性地位得到提高
C.社会风气自由开放D.社会阶层流动加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汉代,政府选官时的选举或考试,都实行分区定额。无论经济文化先进或落后的地区,都照人口比例来考选,同时郡县长官,例须避用本郡本县人。这些举措
A.目的在于维系王朝统治B.使全国的经济文化发展趋向平衡
C.缓解了中央和地方矛盾D.改变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朝时,面对考生众多而又要选拔人才的情况,主考官专挑那些生僻、容易混淆的偏题、怪题进行考查。“今之明经者,主司不详其述作之意,每至帖试,必取年头尾月,孤经绝句”。据此可知,当时的帖经考试
A.提高了参加科举的门槛B.降低了科举选才的公平性
C.影响了人才选拔的效度D.加深了考生对经典的理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宋代朱弁在《曲消旧闻》中云:“唐以前身、言、书、判设科,故一时之士无不习书……今间有唐人遗迹,虽非知之人,亦往往有可观。本朝此科废,书遂无用于世,非性自好之者不习,故工者益少,亦势使之然也。”这反映出
A.书法艺术受政治的影响明显B.宋代废科举使书法艺术停滞
C.唐朝普通民众书法水平较高D.唐宋时期选官制度日益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唐朝科举考试中,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其考生有两个来源,即生徒和乡贡。“生徒”是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官办学校)送往尚书省的应试者,“乡贡”是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的应试者。由此可知唐朝(    )
A.注重考试资格的公平性B.承认私立教育的合法性
C.排除恩荫入仕的可能性D.堵塞了门阀入仕的途径
2020-06-0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朝在科举制中设明算科,选拔数学人才。宋代更重视学校的内部考试,如医学选拔,毕业会考为高等者派任尚药局医师以下职;算学实行三舍试补,上舍三等分别授予通仕郎、登仕郎和将仕郎。宋代人才选拔方式的变化
A.说明中央集权的加强B.拓宽选官途径完善科举
C.反映了以文治国理念D.有助营造科技文化环境
2020-04-26更新 | 619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时期两宋明清
比例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
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

A.实行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
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D.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和公平、公正
2020-04-17更新 | 322次组卷 | 79卷引用:2016-2017学年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第一中学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炀帝开始设置进士科,以试策取士,经过唐代的发展,使科举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再由吏部试以“言、身、书、判”,然后授以官职。科举选士制度虽然得以确立,但它并不是唯一的入仕途径。当时还保存着其他一些选官的途径,诸如恩荫、从军、流外铨、荐举、捐纳等选官方式依然占有相当的比重。隋唐五代宋时期虽然确立了科举入仕制度,但它并不能取代其他以地位、权势、功勋、金钱为依据的入仕门径。

——摘编自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君主立宪制确立后,政府管理事务增加,机构人员屡屡增添。国王和权贵借机行使带有封建特权色彩的职薪恩赐权,在政府中安插售卖亲近,力图以此影响控制下院。议会一再抗议,并借通过《王位继承法》《任职法案》之机作出专门规定,禁止领受职薪者进入议会,参加政治活动。渐渐地,政府官员大致归为两类:一类是高级官员;一类为中低级官吏即文官,专事政策贯彻和行政官吏。至此,文官制略具雏形。1881—1914年间,文官总数增加了5倍多;二战期间增加了30余万人。二战后,文官队伍庞大、办事效率低下、通才和专才的矛盾等问题突出。据此,文官事务调查委员会提出针对性很强的改革报告,要求:压缩高级文官编制,确定两类文官比例;强化公开竞争考试;二类文官增加外语和速记两种考试科目。报告得到政府重视,取得了明显效果。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并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文官制度形成的历史背景,并概括二战后文官制度改革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过去的10000年里,特别是在过去的300年里,人类历史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更迅速、更具本质性的转型,跨越了一道全新的门槛,步入了一个全新的社会。由于我们生活于此种转型中间,很难清楚客观地看出其特点。因此,在描述这种转型时我有意贴上了一个含糊的标签:“现代革命”。

——据(美)大卫,克里斯蒂安《时间地图——大历史导论》


根据材料,我们可以看到作者以距苏联解体这一历史事件为基点,以1000年或300年做为观察历史的时间尺度,历史视野呈现出很大的不同。请结合所学知识。选择材料中历史时间轴上的一个时间尺度,说明你对“现代革命”的理解。(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北齐时,马敬德“将举孝廉,固辞不就,乃诣州求举秀才。举秀才例取文士,州将以其纯儒,无意推荐。敬德请试方略,乃策问之,所答五条,皆有文理,乃欣然举送。”这表明当时
A.九品中正制得以普遍推行B.举孝廉是入仕的首选途径
C.选官方式具有一定多样性D.考试已成为选官主要方式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