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里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制衡机制,对维护国家纲纪发挥重要作用。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①御史大夫
②通判
③宣政院
④按察使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元朝初年,行御史台对行省官的纠劝,常常引起行省官的反纠劾,行御史台官因纠劾行省官而反遭诬陷和人身迫害的现象也较为常见。后来,元世祖正式下达诏令:“行御史台勿听行省节度”,行御史台官遭行省迫害的情形才逐渐减少。这一变化表明
A.行省成为行御史台监察重点
B.行御史台代表着中央控制行省
C.元朝初年地方监察制度逐渐完善
D.行御史台与行省长期紧张对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

—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隋唐以后,史监察机构作为独立的职能部门,一般不接受任何一级行政长官的指令。御史之外,皇帝还常派使臣临时巡察地方。这表明
A.皇权得到进一步的加强B.御史的权力超越了宰相
C.地方官吏腐败日益严重D.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6 . 唐太宗曾命人将各地刺史姓名写于屏风之上,坐卧恒看,得其事迹,必书于名下,以备赏罚黜陟。并下令,县令人选由五品以上官员举荐,太守人选则由他亲自定夺。这表明唐太宗
A.注重提高地方官员的素质
B.重视州县官员的选任及作用
C.加大选派京官外任地方的力度
D.收归人事权强化君主权力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7 . 在古代中国,刑事审判权的行使是确保社会安定和统治秩序建构与维护的重要手段,事关国家运兴衰与百姓生活苦乐。在宋代,经常用各种手段控制刑事审判权。宋代统治者的做法有助于
A.保障审判权依法行使
B.消灭官员的腐败问题
C.审判中实现人人平等
D.缓解君臣之间的关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宋史.职官志》载:宋代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被视为“州郡最要之任,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刺举以闻。这表明宋代
A.重视对监察体系的建设和完善
B.通判成为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C.地方权力扩大威胁中央集权
D.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重现
2018-01-18更新 | 390次组卷 | 21卷引用:重庆市璧山中学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简上载有秦朝“为吏之道”,严格规定了官吏的行为规范,包括“冱善”、“五失”。   唐太宗重视对大臣的廉政教育:“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我国古代对官员的考核主要包括政绩和德行,最早可见于《周礼》中的“八法”与“六记”。前者考核官员政绩,后者侧重考核德行。对官员德行的考核,从先秦到明清历朝看来,趋向于细化和严厉。例如唐代的“四善”就是把官员的道德修养放在考核的首位。

——李丽珊《谈中国防治腐败的历史努力》


材料二   肖玉壁在任清涧县张家畔税务分局局长期间,利用职权贪污挪用公款,采用多收少报的方法欺瞒上级。边区政府依法判处肖玉壁死刑,他不服,写信向毛泽东求情。毛泽东明确表示:“我完全拥护法院判决。”肖玉壁被执行枪决后,《解放日报》就此发表评论:“在‘廉洁政治’的地面上,不容许有一个‘肖玉壁’式的莠草生长!有了,就拔掉它!”

——摘编自《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反贪腐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材料三   武汉大学法学院马克昌教授在二十二届世界法律大会“反腐败的国际合作”专题研讨会上表示,为严厉打击腐败现象,中国从立法、司法、国际合作等多个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不但修改、完善了有关腐败犯罪及其刑事责任的立法,在中国检察机关专门设立了负责侦查、起诉涉嫌腐败犯罪案件的反贪污贿赂局,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还专门出台了相关司法解释,中国的反腐败斗争也取得明显成效。   

——节选自襄阳党建网(2005年9月)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王朝为预防腐败、加强德治的主要措施。
(2) 根据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反腐败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处理肖玉壁案的重大意义。
(3)依据材料三,指出新时期廉政建设的新特点。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