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8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期,中央设御史大夫,下设两丞,御史丞和中丞。御史大夫“内承本朝之风化,外佐丞相统理天下”,其“位次丞相,典正法度,以职相参,总领百官,上下相监临”。御史大夫每朝会则“举不如仪者”,并与侍御史、监察御史察举非法,分别监察中央和地方官吏,对官吏的所有违法案件均有权直接进行案问。御史中丞,“在殿中兰台,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摘编自林泰《汉代行政监察制度初探》

材料二   唐代行政监察范围广泛,既察事又察人。既察事前事中又察事后。在中央,有监察御史专察尚书省六部。《唐六典》规定:监察御史,若在京都,则分察尚书六司,纠其过失”。御史台还可对尚书省的会议进行监察,监察尚书省的会议是否有过错。监察御史有权监察地方的考课、户口、籍帐、赋役、农桑、仓库、屯田、铸钱、财政收支和判决囚徒等方面。还加强了对礼仪、军队、治安、馆驿、选举等方面的监察。

——摘编自钟贞茂、钟骏树《唐代行政监察制度的历史思考》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汉唐时期行政监察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唐行政监察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A.什五连坐B.郡县行政C.刺史监察D.皇权独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洪武十五年(1382年),罢谏官,设六科给事中,以监察六部。都察院名义上是最高监察机构,但管不了六科,六科“俱系近侍官员”,直接对皇帝负责。如果六科给事中与都察院的监察御史有不同意见,可以“上疏互驳,皆控御前”,由皇帝做裁决。这说明
①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负责监察官吏
②明太祖掌握监察意见的最终处决权
③都察院和六科分割丞相的监察权力
④六科是都察院的余支机构和派出机构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21-07-07更新 | 359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潍坊第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过程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4 . 汉代,中央各部门长官与地方各郡太守自行辟召属官,曾一度出现“名公巨卿,以能致贤才为高;而英才俊士,以得所依秉为重”的现象。能够保障辟召制度有效运作的是
A.分科考试选官制建立B.监察体系的改进
C.郡国并行制度的完善D.察举制度的实施
2021-06-13更新 | 16004次组卷 | 120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第一中学实验部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重视监察机构的设置,将之置于与行政机构并列的位置。在历史演进中,监察机构的体系越来越严密,相对于行政机构的独立性也越来越强。历代政府重视监察法规建设,坚持依法监察,监察法规逐步完善。监察机构职权涉及察德、察政、察能。同时,为防止地方分离,整肃吏治,历代统治者都重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监察以常驻为主要形式,并辅以不定期的或定期的巡按制。此外,监察御史作为风纪之官,品秩虽低,权势却十分显赫,甚至享有“便宜从事”和“风闻奏事”的特权。但是,监察机关的独立是相对的,其监察功能的发挥受到皇权的极大制约。

——摘编自林志强、张旭日《中国古代行政监察制度特征研究》

材料二   监察官是罗马共和国时期比较特殊的官职,其产生、职权伴随着平民和贵族的长期斗争。随着共和国历史的发展,监察官基于实践的需要,其权力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人口和财产调查权,到后来的公民道德监督权,再发展到元老遴选权,监察官的地位日益神圣和显赫。由此看出,监察官的权力扩张恰好对其他官员起着很大的制衡作用,从而推动着古罗马共和宪政的平衡与发展。

——摘编自连佳《浅议古罗马共和宪政下监察官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的不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古代中国与古罗马监察制度特点形成的原因。
6 . 给事中本来是言谏官,掌侍从规谏,无弹劾监察之职。宋朝之后,给事中开始拥有监察功能。明朝六科给事中职能进一步变化,转为监察官员,成为钳制六部的独立机构。给事中职能的变化
A.推动了权力中枢的异化B.保证了中央决策的正确
C.促进了监察程序的规范D.抑制了宰相权力的膨胀
2021-05-10更新 | 1584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邹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秦朝及以后,历代监察官多是职位低的官员监察职位高的官员,如汉代以六百石的刺史监察两千石的郡国相,唐代巡视各道的监察御史也仅为正八品。这种做法
A.保证中央对地方的管理B.有效防范高级官员渎职
C.以小驭大体现皇权至上D.兼顾行政与监察高效能
2021-05-10更新 | 696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山大华特卧龙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晋代开始允许监察官“风闻奏事”,即可据传言奏事,奏者不必署名,即使奏事有误,也不负任何责任;唐宋御史台“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明清也大致相同。这说明了
A.监察制度成为加强专制的工具B.魏晋以前缺乏对百官的监察
C.监察制度能有效防范官员腐败D.唐宋以后加强了对官员的监察
9 . 监察官可以风闻奏事(根据道听途说来参奏大臣),是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中独有的一项规定。东晋南朝、唐武则天、宋代及清代时,为大开言谏之门,都曾允许台谏官风闻奏事,并规定所奏涉虚,亦不坐罪。这一规定
A.彰显了法律权威B.提高了监察效率
C.保证了社会秩序D.强化了君主权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唐朝时大理寺是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但关乎死刑判决等重大问题需由御史中丞(中央监察机关负责人)与刑部侍郎、大理寺卿一起,组成“三司推事”,类似近代的特别法庭,并把会审的结果报皇帝审批。这说明唐朝
A.司法与监察有机结合B.大理寺权力已经旁落
C.监察机构丧失独立性D.司法制度走向近代化
2020-12-15更新 | 122次组卷 | 28卷引用:2016-2017学年山东省寿光现代中学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