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中国古代监察机构由御史和言谏两部分组成。御史的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官员主要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职责。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由此可见言谏制度
A.发展轨迹和专制制度强化趋势呈相反方向
B.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
C.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主要手段
D.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求
2021-12-21更新 | 157次组卷 | 42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宋代台谏选任的整个过程构成了一个系统程序:侍从荐举―宰执进拟―君主亲擢―中书除授―给舍封驳,以君主为决策中心,环环相扣,互相制维。这体现出宋代
A.中央各权力机构之间相互制约B.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
C.提高了监察机构独立运作能力D.监察队伍建设具有制度合理性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考核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政治制度阅读材料,网答问题、

材料一 历代统治者都把农林开垦、赋役征收、人口增加、社会治安等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道德、品行、才干、能力、潜质也都得到了足够的重视……唐代出现了最早的专门考核机构——吏部考功司……设给事中、中书舍人,分别监督京官考、外官考,号监中外官考使。考核结果当众宣读,公开议其优劣。

到了宋代,对京官、县令和转运使、知州等三类官吏采用了考核程序、指标等都不相同的考核制度,宋代设审官院、考课院和监司负责不同类别官吏的考核

——摘编自《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之评价与借鉴》

材料二 “(明万历年间)贪墨成风,生民涂炭,而所劾罢者,大都单寒软弱之流,……严小吏而宽大吏,详去任而略现在”……“以朝廷甄别之典,为人臣市交之资”、“御史巡方,未离国门而密嘱之姓已盈私牍”

——摘编自林艳玉《中国古代官吏的考核制度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考核制度的特点。
(2)概括材料二官吏考核制度存在的问题
(3)依据上述材料对中国古代官吏考核制度进行评价。
5 . 孙中山在建立民国时倡导在三权的基础上加上中国以前的弹劾权。他说:“弹劾权,在中国君主时代,有专管弹劾的官,像唐朝谏议大夫和清朝御史之类,就是遇到了君主有过,也可冒死直谏。这种御史都是耿直得很,风骨凛然……由此可见中国从前的弹劾权是很好的制度,宪法里头是决不可少的。”据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
A.古代监察制度代表社会履行监督职责B.古代中国监察制度优于西方的政治设计
C.监察权可以在民主体制中发挥实际效能D.官员素质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有决定性作用
6 .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废止“田里不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 公元前106年,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郡国的管理,把全国除了三辅、三河和弘农以外的地区分成了十三个州部、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负责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是如何摧毁奴隶主贵族特权,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的影响。
7 . 如图为中国古代官员的公务印章,这枚公务印章最可能出现在
A.秦朝B.西汉C.唐朝D.元朝
8 . 汉武帝在全国划分13个州,每州一位刺史或州牧;唐太宗设10道,每道设巡察使、按察使等官职;宋太宗将道改为路,设15路。这些机构的设置,其主要用意在于
A.强化对地方的监管力度B.加强中央集权
C.防止分裂割据势力出现D.督察地方豪强
9 . 秦汉时期的行政巡视制度,既有皇帝巡狩、州刺史行部、大使巡视、郡守行县、县令行乡、边郡行塞等行政巡视,又有行政内部专职官吏丞相府司直、郡督邮、县廷掾的分部行政巡视。这反映出,秦汉时期
A.皇帝未掌握实权B.主要依据能绩任免官员
C.中央集权的加强D.官员腐败问题得到根治
2020-10-13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鱼台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汉武帝时增设十三州刺史。刺史“以六条问事”,一条为监察地方豪强,其余五条针对高级地方官员及其家属的不法行为,刺史不得超越“六条”之外问事。汉武帝这一举措
A.使刺史成为地方最高长官B.意在防止官员们滥用权力
C.杜绝了地方官员腐败行为D.使行政权监察权开始分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