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维护中央集权的重要举措之一。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
A.秦朝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B.汉朝强化察举制监察诸侯王和地方百官
C.宋朝提点刑狱司是专职监察刑狱的官员
D.元朝设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2 . 在中国古代,“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这里所评述的制度
A.有利于完善君主专制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使君臣关系趋于平等
D.为官员升迁提供方便
2017-10-11更新 | 1581次组卷 | 31卷引用:山东省武城县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律疏议》对官吏贪污贿赂作了严密规定,从而与官吏铨选、考课、监察制度一起,构成了行之有效的廉政机制,在当时很多官员看来“廉慎”思想不仅是一种律例规范,还是一种内在自省和心性追求。这反映了
A.唐政府注重廉政的制度建设
B.儒家思想影响了唐代的廉政建设
C.唐律以提高官员素质为宗旨
D.廉政是促成唐代繁荣的主要原因
2017-10-10更新 | 413次组卷 | 17卷引用:2017——2018山东济宁市兖州区实验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朝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分区掌管监察,称“巡按御史”。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州县官员在巡按御史到来前,“迎跪道旁,倘遇风雨,即知府亦陷膝泥中。”这表明
A.监察机构庞大臃肿
B.监察官员掌握了地方行政权
C.监察官员位卑权重
D.监察制度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2017-10-02更新 | 401次组卷 | 34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宁阳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考试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宋朝御史台和谏院合称“台谏”。元丰改制后,御史台的职责是:“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辩,小事则奏弹”。谏官的职责是:“凡朝政阙失,大臣百官任非其人,三省至百司事有违失,皆得谏正”。这反映了宋代监察制度的特点是
A.御史与谏官事权分明B.谏官的谏诤由大臣转向皇帝
C.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D.出现了“台谏合一”的态势
6 . 宋代,在中央设有台谏系统和封驳系统行使监察审议之权,由此形成了君主、宰执、台谏三者之间相互制衡的态势。这体现出宋代
A.中央监察制度更加完善
B.专制皇权得到有效限制
C.中央机构重叠效能低下
D.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加强
2017-08-1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汉代的监察机关人员少而且官阶低,御史台的主管御史中丞官阶尚不及九卿,实行“位卑权重”的原则。这种做法
A.有利于皇帝对官员的控制
B.阻碍了监察职能的发挥
C.有效杜绝官僚机构的腐败
D.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膨胀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8 . 汉武帝时期为监察郡国长官而设立的监察官是
A.御史大夫B.刺史C.太尉D.通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通判”这一官职是在哪一朝代设立的
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帝王将相可能不怕天不怕地,但怕史官,在乎自己的历史形象。唐代以前,皇帝无权阅读史官对他的记录,史官地位相当特殊。这说明
A.重视以史为鉴成为历代的传统B.青史留名成为制约皇权的力量
C.儒家伦理对古代帝王形成制约D.史官与皇权存在着尖锐的矛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