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监察与谏议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1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西汉时期,负责监察职能的官职是
A.郡守
B.太尉
C.刺史
D.县令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代王朝的监察系统都是支撑皇权的重要支柱之一,巡视制度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历代也特别重视巡视制度的建设。唐代制定的“六察法”,内容详细具体,成为历代开展巡视工作遵循的原则;宋辽金时期制定了《御史台仪制》《御史弹奏格》等;明代制定《出巡相见礼仪》《巡历事例》等制度,从巡视内容、巡视程序、巡视官台仪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巡视立法建设有了新的发展。历代巡视官员的品级一般较低,但巡视时代表皇帝和中央政府,所以权力很大。如汉代巡察郡国的刺史只是俸禄为六百石的小官,却能监察二千石的地方长官;明代巡按御史的品级只有七品,但三品以上的布政使、按察使也对之十分敬畏。官员巡视地方时,主要有明察和暗访两种方式,但具体巡察方法非常灵活多样,注重发现问题,讲求实效。历代也特别重视巡视官员的选任。唐代时规定巡视官员要有刚正疾恶的品质,要有真才实学,要有实践经验,并规定五品以上的巡察御史由皇帝亲自选任;明朝时还对巡视官员的最低和最高年龄作了规定;清代特别规定,对于受过处罚的人员,出现降级、革职等情况者,一律不能选为巡察官,要求日趋严苛。

材料二在效忠和效率这对困扰所有国家官僚机构的矛盾中,中国传统国家一向着意点就是前者。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国度,生活节奏相当缓慢,不在军情紧急情况下,行政效率一般不是大问题;而效忠与否往往关系着王朝的生死存亡,任何官员个体或者群体对皇权不忠,都是皇帝无法容忍的。一个庞大的全能式的行政体系,本身存在无限扩张权力的可能性,如果没有另外一种机制制衡,后果将难以设想,这将会导致皇权无法有效地控制局面。中国古代监察系统即是这种制衡机制的表现之一。传统中国的制衡机制,跟其他古代国家相比,应该说是比较好的。当然,其缺陷也是很明显的。

——摘编自张鸣《中国政治制度史导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巡视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中国古代监察系统中“效忠”和“效率”的关系?

(3)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古代监察系统的作用。

2017-10-12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初规定“凡内外管属衙门官吏,有系父子、兄弟、叔侄者,皆须从卑回避”,吏部选任官员“南北更调,定为常例”;改御史台为都察院,设十三道监察御史,加重其职权;后又设六科给事中,使之成为另一套独立的监察体系。《明律》规定“谋反、谋大逆、谋叛、大不敬”及结党营私均处以极刑。由于其所立律文标准多从推测定性,造成冤狱无数;官员受财“一贯以下杖七十,八十贯绞"。朱元璋曾对贪腐官员法外施刑,“赃至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仍剥皮实草";对那些违旨下乡扰民的官吏“许民间年高有德耆民,率精壮拿赴京来……敢有阻挡者,其家族诛"。《明律》还规定官吏犯公罪一律可出钱赎免。

——摘编自关文发、颜广文《明代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二新加坡将“忠孝、仁爱、礼义、廉耻"作为公务员的基本道德规范。政府制定《公务员法》《防止贪污法》《财产申报法》《没收贪污所得利益法》《公务惩戒性程序规则》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建立中央公积金制度,大幅提高公务员工资,以俸养廉……在各种社会参与反腐败的形式中,效用较多、影响最大者当数公众和特定组织(包括一般单位和新闻媒体)的自发参与。此外,新加坡还积极参加世界反贪污大会和打击跨国贪污贿赂犯罪活动。据统计,1990年全国6.5万名公务员中犯贪污罪的仅7人。

——摘编自刘守芬、李淳主编《新加坡廉政法律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初朱元璋加强廉政建设的背景,并概括其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归纳当代新加坡在廉政建设方面的特点,并指出上述廉政建设发展所反映的社会趋势。

2017-10-12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史描述都察院“职责纠劾百官,辨明冤枉,辑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据此判断,明朝时期都察院:
A.职权与汉武帝时期十三州部刺史相同
B.中央监察机构,且为地方监察机构上级
C.可以风闻奏事,实现社会舆论的监督
D.中央派驻地方的监察机构,为帝王耳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对行政权力的监督与制约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约发轫于姬周,实立于嬴秦,至西汉乃臻完备。故研究中国监察制度,一般均自秦汉开始

——《中国文化新论》)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自秦汉开始”的史实依据。

材料二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有一个不断的发展演变的过程。历代统治者都在继承前朝监察制度的基础上,建设具有本朝特色的新的监察制度……在不断发展完善过程中,监察制度形成独立的体系,监察官不受其他行政长官的干预,“台(御史台)无长官”……在专制集权的社会,监察官没有皇帝的支持,很难行使其职权,唐睿宗曾说:“御史绳奸慝,苟非人主保卫之,则为奸慝所噬矣”……汉代颁布《刺史六条》,唐朝也制定《六察法》,明清时期亦有《责任条例》和《钦定台规》,以此明确监察职责

——吴凤霞《略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演变的几个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在演变过程中体现的特点。

材料三 唐太宗指出,天下之事,千头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如果日断十件事,有五件有误,日积月累,“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因此,太宗把大臣谏诤作为治国安邦的一项重要方针。宋代哲宗朝,谏官梁焘和王觌共同奏劾军器少监蔡硕“盗用官钱,乞取货赂,计赃共及万缗”。宋英宗朝,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

——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

(3)据材料三中和所学知识,说明监察制度在古代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6 . 在中国古代,“对皇帝的决定可以提出批评,这一条在某种程度上蕴含着言论自由的原则,每每令研究中国政治制度史的人倍感兴趣”。这里所评述的制度
A.有利于完善君主专制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使君臣关系趋于平等
D.为官员升迁提供方便
2017-10-11更新 | 1581次组卷 | 31卷引用: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国古代非常注重行政监察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御史大夫,秦官……掌副丞相。有两丞,秩千石。一日中丞,在殿中兰台,掌图籍秘书,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人,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监御史,秦官,掌监郡。(注:秩千石指官员俸禄)

材料二汉武帝设立刺史制度,规定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吏(包括其子弟)、地方豪强有无“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二千石不奉诏书,遵承典制背公向私,旁诏守利,侵渔百姓,聚敛为奸;二千石选署不公、苛阿所受,蔽贤宠顽;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贷赂、割损政令,怒则任刑,喜则淫赏”等违法行为。

唐代规定,监察官则主要察官人善恶;察户口流散,籍账隐没,赋役不均;察德行孝悌,茂才异等,藏器晦迹,应时用者;察黠吏豪宗兼并纵暴,贫弱冤苦不能自申者;察农桑不勤,仓库减耗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秦朝实行的监察制度及其职能。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唐监察官职责的异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中国古代对监察官任职资格有严格要求,不仅要求监察官有刚正不阿的品质和丰富的为官经验和优异的治绩,还要求监察官有较高的文化素质。宋代就曾明确规定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充任御史,明代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规定御史必得科举出身,否则不选。这些规定的直接意义是
A.保证监察官的素质能担当重任
B.加强政府对官吏的监督和管理
C.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强化皇权巩固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唐律疏议》对官吏贪污贿赂作了严密规定,从而与官吏铨选、考课、监察制度一起,构成了行之有效的廉政机制,在当时很多官员看来“廉慎”思想不仅是一种律例规范,还是一种内在自省和心性追求。这反映了
A.唐政府注重廉政的制度建设
B.儒家思想影响了唐代的廉政建设
C.唐律以提高官员素质为宗旨
D.廉政是促成唐代繁荣的主要原因
2017-10-10更新 | 413次组卷 | 17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权力是中国古代政治发展趋势之一。汉代中央对地方加强管理突出表现在
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全国分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一人
C.地方分设路、府、州、县
D.命令地方大员密折奏事
2017-10-03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岳麓版历史必修一1.4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课时达标训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