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中央集权与地方治理]

材料一       两汉时期的中央和地方关系,从加强中央集权的角度看,以武帝设立刺史制度后最为得当。全国郡国百余郡守理政治民,刺史巡行州内监纠非法。二者各行其事,而收利于中央。当州演变成地方行政机构后,中央和地方关系也陡然一变。西汉王国大者五六郡,已对中央政权构成严重威胁;东汉末全国为十三州,一州少则五六郡,多则十余郡,与郡相比,地方实力放大许多倍。豪强大族通过充当牧守掾属控制了地方政权,出任刺史的又多为此辈。所以,东汉末年割据势力的兴起和统一王朝的崩解也就不可避免了。

——摘编自薛军力《从汉代地方行政体制的演变看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材料二       由于唐代缩小了州的范围,并且将地方行政官吏的人事任免权直接收归中央,由吏部统一管理,因而,唐代的中央集权比汉代更为加强。唐前期这种大力加强中央集权的作法,有其历史必然性的一面。唐代政权的建立处于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状态之后,因而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地方割据隐患成为当时政权重点考虑的问题。此外,政权的性质正处于从世族地主政权转向庶族地主政权时期,因而有必要采取强化中央集权的作法以削弱世族地主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及影响。的确,唐前期中央集权的强化,使新建立的唐政权牢固地控制了全国,并为唐代的强盛奠定了基础。但是,在强化中央集权的同时,由于小州制的实行和由中央直接任免地方各级官吏,产生了新的矛盾。

——摘编自李晓路《唐代中央集权之变化与方镇的产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不同之处,简述唐代采取上述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必然性。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加强中央集权措施产生的影响,围绕地方行政制度与地方治理谈谈你的认识。
2023-02-16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监利市2022-2023学年高二2月调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朝初年军事制度明确规定:皇帝直接掌握军队的建置、调动和指挥大权,其下兵权三分:枢密院与三衙分握调兵权和管兵权,帅臣拥有统兵权,但战时由皇帝临时派遣,率兵出征,事定之后,兵归三衙。宋朝的军队有三种:禁兵、厢兵和乡兵,边境地区又有番兵。禁兵是国家的正规军,任务是守备京师,担任征战和屯戍边郡、地方的任务。厢兵是地方军队,实际上是一支专任劳役的队伍,担负筑城、修路、运输等任务,多不训练。乡兵即民兵,是非正规的地方武装,但有些区域内的乡兵反而因保境卫士而有较强的战斗力。宋朝的禁兵、厢兵都实行募兵制,“亢健者”选入禁兵,“短弱者”选入厢兵。应募后,家属可以随营,本人须黵面刺涅为标志,中途不得退役,实则终身服役。兵员空缺则从子弟中补选,如逃亡或犯罪,惩罚极重。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北宋军事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军事制度实施的影响。
2022-06-04更新 | 320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北地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综合测评卷(上)历史试题
3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材料一   西汉政权建立后,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大力放宽政策,轻田租促农业。政治上,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国并行的体制,进一步确立了郡县制的主体地位,汉武帝时创立和实行中外朝制度和刺史制度。

——摘编自杜庆余《论国家制度建设与汉代兴衰的关系》

唐太宗全面革除隋朝弊政,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推行均田制,发展完善三省六部制度,后来进一步形成了成熟的政事堂制度。发展科举制度,健全府兵制,强化监察机构。

——摘编自任士英《盛唐气象》

材料二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大抵依山川地形的自然地理界限来确定,客观上容易被地方长官当作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元代分省建置,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这样朝廷就比较容易控制了。岭北、辽阳、甘肃等行省的设置,以廪养或防范蒙古诸王为主要使命。陕西、四川、云南、河南四省的设置,则以军事襟要的镇遏控制为重心。江浙、湖广、江西三省,大抵以镇压新征服区域和搜刮财赋为基本宗旨。各行省的财赋支用权在成宗以后被规定在一千锭以下,司法方面,行省不得擅行诛杀,各地成兵布置、调也始终由朝廷直接掌握。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汉初和唐初制度建设的共同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简述行省制的历史作用。
4 .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朱熹总结北宋败亡的教训时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朱子语类》


(1)材料一中的图一、图二、图三、图四反映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代藩镇之弊”是什么?概括北宋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所采取的措施及其产生的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下面部分王朝的边疆治理简表

时期管理体系边疆防御民族政策
汉朝设郡县或由少数民族酋长管理。以长城为主干,设置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迁、屯田、册封等
唐朝确立羁縻府州制度,以边疆首领管理事务,可世袭;设都护府,统一于中央政府。确立军镇屯戍制度。采取武力讨伐方式,但以怀柔、招抚为主,故册封、和亲为历朝之最。
清朝前期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在地方因地制宜、因俗而治。在西北设伊犁将军,在乌鲁木齐设都统。在东北设盛京、吉林、黑龙江将军等。制定笼络政策,如封爵,联姻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晚清时,以“西北史地学”为代表的边疆治理研究掀起第一次高潮,时人开始认识到重核心区轻边缘区的思路不能适应时代需要,“海塞并重”的观念逐渐占据主导。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行省,推行与内地相同的行政体制。1885年,在台湾设置行省,在澎湖设立总兵,并修筑新式炮台。1907年,清政府在东北置东三省总督巡抚,废除旗官,民事政令划一,统归于州县;军政事务归东三省总督掌管,统一军队指挥权力;并设置了许多兵备道,负责边务和对外交涉。

——摘编自张峥荣《清末治边政策的转变与近代中国的国家整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中国边疆治理的新发展,并简述其历史意义。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规定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分为十五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安抚使(管军事)、提举常平(管常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用武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宋地方官制呈现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地方官制对北宋王朝产生的影响。

材料二   (北宋)开封以经商为业的有二万多户,囊括米、盐、萘等各类商品贸易。号称“正店”的大酒楼有170家,兼具饮食与商品贸易的多种功能,作为商人验看商品质量、商定商品价格、签订契约的场所。……酒楼、茶坊与娱乐场所瓦子,都通宵营业。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城市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
2021-02-24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规定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长官之外另设通判,使其互相牵制。后来,又把全国州郡划分为15路,陆续在各路设转运使、提点刑狱(管司法兼监察)按抚使(管军事,有时也兼管民政)提举常平(管长平仓救济、农田水利等)等四司,统称“监司”,也都由文臣担任,只有安抚使使用武人。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元史》记载:元朝的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

——摘编自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宋代为加强地方管理采取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代行省制的特点及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范祖禹)兼国史院修撰,为礼部侍郎。论择监司守令曰:“祖宗分天下为十八路,置转运使、提点刑狱,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归于州,州之权归于监司,监司之权归于朝廷。上下相维,轻重相制,建置之道,最为合宜。”

——《宋史·列传·卷九十六》

(朱熹)因说历代承袭之弊曰: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金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二 (祎之)与著作郎元万顷……等,皆召入禁中,共撰《列女传》《臣轨》《百僚新诫》《乐书》,凡千余卷。时又密令参决,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

——《旧唐书》卷八十七《刘祎之列传》

材料三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初祗秉庙谟商戎略而已,厥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今详著其人,庶后之考心腹股肱之佐,而究其时政化隆污消长之迹者,以览观焉。

作军机大臣表。

——《清史稿》卷176《军机大臣年表一》


(1)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利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如何理解材料所说的“分宰相之权”。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论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的说法。
2020-01-13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第五届测评活动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9 .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分别概括其主要做法?
(3)依据材料四,指出军机处的职能,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4)综合材料二、三、四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2019-09-27更新 | 257次组卷 | 18卷引用:2012-2013学年湖北荆州沙市六中高一上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