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1 道试题
1 . 隋文帝时,把门下省和中书省迁出禁中,与尚书省共同组成国家机关,建立了三省体制。隋炀帝时,成立了殿中省,把所有侍御事务从中书省、门下省完全分离出来。这种做法
A.利于国家事务与皇家事务的分离B.威胁了皇权的稳固
C.标志着中央官僚政治制度的成熟D.家国同构得到延续
2 . 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共同在政事堂开会商议军国大事。唐玄宗时,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兼任六部尚书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政事堂”也改为“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办事的常设机构,有自己独立的印,公文和僚属。这表明
A.君主试图逐步削弱相权B.尚书省被剥夺执行诏令的权力
C.三省出现一体化的趋势D.六部变成中书门下的隶属机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汉初相继为相者都是追随刘邦的开国元勋,到了惠帝(高祖之子)时,所任丞相曹参、王陵、陈平既是勋旧又是皇帝的长辈。每遇大议,皇帝甚至亲自到相府议政。这一现象说明,汉初
A.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趋于完备B.君主至尊局面改变
C.丞相掌握中央行政中枢的权力D.臣僚弄权现象凸显
2022-01-24更新 | 388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肇庆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统计,西汉武帝朝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被杀(包括被逼自杀)者有10例,但却并非都是罪有应得。丞相赵周因酎金案负有失察责任而被下狱致死;而张汤的自杀,则完全是出于一场诬陷。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A.外戚干政的恶果B.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
C.监察制度的异化D.官僚政治制度的缺陷
2022-01-24更新 | 19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唐朝以开元初年为界,在此之前尚书省处于权力中心,位居其下的中书省权力上升,门下省下降之后,尚书省权力一直在其他二省之下,门下省则逐渐上升,直至超越中书省。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三省受到君主的制约B.三省之下设置六部,是执行机构
C.三省长官相互制约D.中枢决策权力已经发生异化
2022-01-22更新 | 2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6 . 汉武帝刘彻继位后,扩大太尉职权,并把太尉改为大司马,又加上大将军的称号;同时设立中央常备兵如“良家子”“羽林孤儿”。这些做法
A.有助于形成皇权专政局面B.继承强化了集权政治体制
C.容易造成权臣弄权的政局D.建立起了中央的绝对权威
7 . 唐宪宗元和八年正月,皇帝宠僧鉴虚收受贿赂、勾结藩镇的事迹败露,御史中丞薛存秉公审理后请旨将其依律处死,并请人转告宪宗“陛下必欲面释此僧,请先杀臣”;宪宗命人核实案情后,于同年三月下诏杖杀鉴虚。这一事例反映了当时
A.君权行使受到严格监察B.封建君主实际主宰司法
C.中枢权力机构混乱失衡D.依法治国程度有所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太宗起也任用其他官员充任,产生了如同平章事”“同三品”等20多种名号。《唐六典》等职官书都未将“宰相”当成是正规的职事官名,欧阳修也说:“唐世宰相,名尤不正”。从中可以看出唐代
A.行政效率得到提高B.中枢权力关系调整
C.宰相制度名存实亡D.冗官冗费现象加剧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唐前期实行食实封制度,皇室诸王派人直接到封户之州征取租庸调,分割国家税收。唐中期以后,封户缴纳的封物改为由国家征收后送到京城,再由食封的皇室诸王领取,庸调也降到以三丁为限。这说明
A.贵族政治走向衰落B.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C.政府财源发生改变D.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
2021-12-30更新 | 556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德阳市2022届高三一诊历史试题
10 . 腐刑是古代仅次于处死的刑罚,汉代朝廷常有对犯罪之人处以腐刑,再任用为官的事件。《后汉书·宦官列传》中记载:李延年“坐法腐刑,给事监中”;石显,弘恭“皆少坐法腐刑,为中黄门,以选为中尚书”。据此可知汉朝
A.采用恩威并施的帝皇统治术B.是非功过赏罚分明仁至义尽
C.外儒内法礼法兼施无为而治D.刑法过失是宦官专权的根源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