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0 道试题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1 . 展示材料:

材料一:魏晋之际,寒门升上品已非易事。西晋时,品第高卑的依据主要是家世,“状”,即德才的作用已不大。从而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状态。南北朝时期,崔、卢(北方)、王、谢(南方)子弟,胎毛未干,“已拜列侯”;未离襁褓,已被“冠带”。只要有一个“高贵”的出身,也就是凭借门第和父、祖的官爵,就可以“平流进取,坐致公卿”。

——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第3版)

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品中正制的实施效果。
2023-09-06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展示材料:

材料一   迨至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献帝逃亡,中央、地方失却联系,一切制度全归紊乱,乡居里选的制度自亦无从推行。于是朝廷用人没有了标准,尤其是武人在行伍中滥用人员,不依制度。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P57

材料二:魏氏承颠覆之运,起丧乱之后,人士流移,考详无地,故立九品之制,粗具一时选用之本耳。其始造也,乡邑清议,不拘爵位,褒贬所加,足为劝励,犹有乡论余风。

——《晋书•卫瓘传》


根据材料,引导学生理解九品中正制正适应了当时的社会环境(背景和目的)。
2023-09-06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二上·全国·单元测试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选官春秋。

材料一   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考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五代〕《唐摭言》卷一《散序进士》

材料二   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

——〔元〕《通制条格》卷五《学令·科举》

材料三

图片说明:左图是老北京的一款游戏“升官图”的部分截图,玩法类似于“大富翁”。图上有各种官位名称,玩家从白丁(平民)开始,通过掷骰子随机决定升降,最终可上升到三公之位。当走到有些官位时玩家可以快速升官,而有些官位则升迁不易,甚至可能降职。
(1)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经过了长时期的发展,请将下列选官制度与时代相对应(填字母)。

A察举制  B科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世官制       E军功爵制
①:_____②: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⑤:_______
(2)材料一和材料二涉及什么选官制度?两位论者对该制度的态度有何不同?请从时代背景的角度分析论者为何会持这样的态度。
(3)“升官图”对于研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是否有史料价值?通过“升官图”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在使用“升官图”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应当注意什么问题?
2023-09-04更新 | 147次组卷 | 2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单元测试)-【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汉代官吏升迁除逐级而进外,还存在不按秩等次第、大幅度越级而迁或打破任期限制、短期内晋升的“超迁”特殊形态。尹湾汉墓简牍等出土资料显示,超迁不限于京官或地方郡县长吏,也包括郡县低级属吏甚至更基层的胥吏。这体现出(     
A.察举选官制度确立B.爵位等级观念淡化
C.上计制度不断完善D.政治环境相对开放
2023-02-27更新 | 624次组卷 | 5卷引用:高中历史大单元作业(选择性必修)选必1第5课中国古代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2-23高三下·全国·单元测试
填空题 | 较易(0.85) |
5 . (一)官员的选拔
制度时期内容
世官制西周至
春秋
官位世袭的制度,____世代垄断高官
荐举功劳制春秋
战国
举荐有才能的人为官,或依据____授予官职
“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
秦朝向官吏学习____而为官
察举制汉代含义察举指先____而后____
形成汉武帝时期
内容察举指先考察而后推举,重点考察被举者在乡里的舆论评价和为官能力,然后推荐为官或提拔任用。分____(岁举)和____(无固定时间)常科为岁举,有人数规定,有具体标准,如孝廉、茂才等;特科有具体标准但无固定时间,如贤良方正、贤良文学、明经等。
评价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
此外,积____为官和____等也是两汉官员选拔制度的重要补充
九品中正制魏晋
南北朝
背景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
推行220年,魏王曹丕推行此制
内容在各州、郡设置________,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士人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____的士人,由吏部授官
评价将选官权收归中央,加强了____。但后来逐渐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

2023-02-2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二单元官员的选拔与管理-【知识清单】高中历史知识记忆清单(选择性必修3本)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各种选拔人才的标准,或以血统,或以军功,或以赀财,或以德行,或以才干等。除夏商周时期是以血缘为唯一标准外,其余大部分时期,德与才都是文官选拔标准的主旋律。夏商周三代官吏的选拔范围严格限制在血缘关系之内,他们遵从的是以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确定官职高下的“亲贵合一”制度。春秋战国时期,各国诸侯国纷纷摒弃以血缘为标准的选拔制度,打破了贵族制人事制度下的等级界限,使一些有才能而出身卑微的人得到重用。隋唐时期,创立了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入宋,工商杂员子弟亦被允许报考,甚至僧侣道士也能应试。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治国关键在于选拔和任用官员,国家机关是由大小各种官吏管理运转的。官吏的好坏称职与否,直接影响着国家管理的成败。西方资产阶级国家实行常任文官制,一般只对普通文官即“下级官吏”实行考试,而“委任官”亦即政务官则通过直接选举或委任制产生,这具有严重缺陷。实行考试制度,不仅能保证人民选用德才兼备的“专门家”组成国家官吏队伍,且符合中国国情和传统。在孙中山看来,考试是实现平民政治、平等政治的美意良制。考试以其公平性在形式上为无论贫富贵贱的人提供了一个均等机会,特别有助于社会底层成员通过努力读书实现社会阶层流动,改变自己的地位。

       ——摘编自魏春明《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文官选拔制度的变化趋势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力主考试选用官员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一个国家文官选拔的因素。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中国古代的封建贵族领主政治瓦解之后,封建贵族士大夫所承担的以“君子”治国的“礼治”传统,在帝国时代依然是影响政治的要素之一。士大夫不是那种作为君主之权力工具的单纯的官僚,他们横亘于君主与庶民之间,维系着相对独立的“道统”,并构成了以独特机制约束政统的分力。“礼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模式,也是一种文化和文明的模式,在其中贯注了中国古代哲人的整体社会理想,贯注了先民对人类生活状态的独特理解与追求。

——摘编自阎步克《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

材料二中国古代士大夫的价值支点是对于政治权力和政治责任的认同,“政治性”和政治利益成为他们的首选。于是,入仕为臣、光宗耀祖和青史留名被他们视为最精彩的人生设计,介入体制并得到体制的肯认和评价,是其自身存在价值的最具权威性的认定。因此,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士大夫站到了政治的中心地带,他们的思维再也离不开对于君主政治体制的认同,“三月无君,惶惶如也”,离开政治他们将“无所措手足矣”。

——摘编自葛荃《论中国传统“士人精神”的现代转换》

材料三在鸦片战争后的中西冲突中,最早提出通过变革以求生存、求自强的,是士大夫阶层。他们虽从传统社会母体中诞生、成长,但并非完全墨守成规,大多数能知耻后勇、自我革新。他们主张在儒学本位的基础上参酌西方文明的优长,形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格局,最终构建中西共存共融的文明系统。

——摘编自任聪颖《试论士大夫精神的发展及其特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士大夫与“礼治”的关系。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士大夫“站到了政治的中心地带”的主要途径。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士大夫阶层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
2023-02-14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2月联测(全国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东汉时,广汉太守与司徒长史段辽叔在同一年被举荐为孝廉,互称为“同岁”。后广汉太守将段辽叔毫无节操的长子举荐为孝廉,没有受到丝毫阻力。据此可推知,当时(     
A.儒学正统地位发生动摇B.中央集权受到极大威胁
C.察举制失去了最初功效D.宗法制得以发展与延续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220 年,魏王曹丕推行九品中正制。在各州、郡设置大中正、中正,由本籍在中央任高官的人担任。中正根据家世、道德和才能评定州、郡人士的资品,分为九等,写出评语。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部授官。九品中正制形成之初(     
A.维护官位世袭制B.标志选官制成熟
C.加强了中央集权D.提高了官员素质
2023-01-04更新 | 238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公元220年,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在地方设立中正官代替乡里评议考察人才。中正由当地出身的朝官中“德充才盛”者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以供吏部选官参考。曹丕推行的政策(     
A.打破贵族政治特权B.阻断世家子弟进入仕途
C.带有中央集权倾向D.完善吏部考核官员程序
2022-11-26更新 | 768次组卷 | 32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