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4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东汉末年,豪强大族控制地方选人权,为此曹魏推行九品中正制,规定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的中正官,必须由在中央任职的官员且德名俱高者担任。这表明九品中正制的推行(     
A.加强了中央集权B.使官员选拔有了客观标准
C.有利于澄清吏治D.成为士族把持政权的工具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史料记载:琅琊王氏家族,“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接二连三,甚至连白痴也可出任高官。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郡县制的继续推行B.科举制的确立
C.九品中正制的实施D.分封制的实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公元220年,曹丕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在地方设立中正官代替乡里评议考察人才。中正由当地出身的朝官中“德充才盛”者担任,负责将本地士人状况考评定级,以供吏部选官参考。曹丕推行的政策(     
A.打破贵族政治特权B.阻断世家子弟进入仕途
C.带有中央集权倾向D.完善吏部考核官员程序
2022-11-26更新 | 768次组卷 | 32卷引用:2020届江苏省扬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汉武帝时期,政府以“德”“文”“能”为标准,让各郡每年向国家推荐人才。这种选官制度是(     
A.世官制B.察举制C.科举制D.世袭制
2022-11-1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即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汉制规定商人不能做官,做官亦不能经商,乡举里选系由地方政府察举呈报。现在自由报考之唯一限制,即报名者不得为商人或工人。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阅读表3有关科举制的相关内容       

项目内容摘编
考试科目隋代贡举科目大概有秀才、进士、俊士、明经四科。唐太宗之后,又有很大发展。武则天前后,增加了五经、三经及学究一经,创立了殿试和武举。
应举人资格唐代曾规定,“如迹涉疏狂,兼亏礼教,或曾为官司科罚······不得申送入”宋代曾“犯刑责,不孝不悌、为害乡里”等不得应举。
唐以前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唐后期规定工商业者改业三年之后可以入仕。宋代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
考试方法唐代科举考试并不糊名,应考者姓名对主司是公开的宋代采取封弥制,亦称糊名法,是将试卷上的举人姓名、年甲、三代、乡贯等密封或去掉,代之以字号,以防考试官在评定试卷时徇私作弊。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科举制与九品中正制的异同。
(2)根据材料二归纳科举制发展演变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面向社会招揽人才,只讲德行与能力,使得许多熟知民间疾苦体恤劳苦民众的有德之士进入中央政府,为官员集团注入了新鲜血液。”此材料描述的是我国古代( )
A.世官制B.军功爵制C.察举制D.郡县制
21-22高一上·江苏南通·期末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间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当权者的亲属)也”。这段记载表明当时的选官制度(     
A.以孝廉作为选官的标准B.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C.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D.推动了社会各阶层的流动
2022-08-02更新 | 908次组卷 | 14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为汉代察举制的察举科目与内容。据此可知,当时
类目科目察举内容
特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等科发生灾异、动乱或其他重大政治问题之时,由皇帝下诏察举,被举者以“对策”形式发表政见,然后分等授官
明经、明法以及“能治河者”“勇猛知兵法”等科擢举各类专门人才或特种人才
岁举秀才、孝廉二科地方向中央朝廷定期贡士,分州举和郡举,这两科最初没有考试,举后直接授官
尤异、廉吏二科擢举地方官吏中之有功绩的吏能者
A.注重分类分科选拔人才B.地方主导了官吏的选拔
C.官员文化素质显著提高D.以道德为依据选拔人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魏晋南北时期,世家豪族势力膨胀,察举大权已被地方名士控制,察举征辟制的弊端逐渐显露,导致人才匮乏。群臣建议征召贤士,皇帝允准并要求“访于本州评议”,同时官员在向上荐举人才的书折中大多有“谨条(列举)资品,乞蒙简察”字样。这说明该时期
A.官员考核趋于严谨B.品评风气影响选官
C.中央集权不断强化D.世官制度遭到冲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