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科举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唐朝“以诗取士”仅靠考场短暂比试存在一定不足,唐玄宗天宝年间礼部侍郎韦陟针对性地采取纳卷和行卷措施,纳卷即考生自己把优秀作品交纳给主试官先行过目;行卷即考生把作品托社会名流向考官推荐,从而增加及第的希望。据此可知唐朝
A.科举制形式主义流弊严重B.文学水平决定了选官质量
C.选官制度存在诸多腐败性D.科举制在发展中适时革新
2022-05-27更新 | 934次组卷 | 8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熙宁四年,苏轼向宋神宗上书道:“夫欲兴德行,在于君人者修身以格物,审好恶以表俗……若欲设科立名以取之,则是教天下相率而为伪也。上以孝取人则勇者割股,怯者庐墓。上以廉取人,则弊车赢马,恶衣菲食。凡可人中上意者,无所不至矣。”这表明苏轼
A.否定儒家伦理对治国的作用B.要求改革现行的科举制度
C.主张孝、廉为官员选拔标准D.反思片面道德取士的弊病
2022-04-15更新 | 350次组卷 | 4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唐宋时期社会上流传着“进士初擢第,头上七尺焰光”“桐齐檐,出状元”“潮至夷亭出状元”“穹窿石移,状元来归”等谣谚。其原因是
A.科举选官促进了儒学的官方化B.科举制为社会阶层流动创造了条件
C.唐宋时期文化思想控制的松弛D.文化重心随着经济重心南移而变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北宋宋仁宗统治的四十二年中,先后出现了二十多名宰相,其中不乏吕夷简、文彦博、韩琦、富弼这些历史名臣。在唐宋八大家里,欧阳修、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人都是这时走上仕途、入朝为官的。大臣中还有范仲淹和包拯这类一流人物。这主要是因为宋代
A.政治统一促进经济发展B.社会控制相对宽松
C.科举制度选拔优秀人才D.文化成就臻于顶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明代,在浙江桐乡县,地方官员若出身进士,当地的秀才就“不胜谄事”,若出身举人,便随意提出要求,“苟不如意,便加词色犯之”。这现象反映出
A.官员士绅之间关系紧张B.士人舆论左右地方政事
C.出身等级决定行政能力D.科考功名影响官员威望
2021-06-13更新 | 15171次组卷 | 128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