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1 . 古罗马法律制度是人类文明积淀的精华。他们的法律是基于理性而不是习俗,在长期司法实践中,罗马人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新的法律——万民法。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该法律体系的是
A.贵族垄断立法权B.具有灵活性和实效性
C.广泛借鉴外邦人的法规D.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2018-06-01更新 | 3954次组卷 | 50卷引用:第3课 中古时期的欧洲-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罗马法在早期曾规定,正式的买卖要有复杂的程序和仪式,且在涉及无体物(如继承权)的转让时“无法可依”。罗马人于是创造出一种“拟诉弃权”的办法,就是买卖双方伪装打官司,用假装诉讼的办法来使买方(原告)取得所有权。“拟诉弃权”的出现表明
A.早期的罗马法体系过于繁杂B.法律的发展领先于社会的发展
C.罗马人的司法实践务实灵活D.规避法律的司法活动时有发生
2018-04-20更新 | 484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9年人教版高三复习专题训练  罗马法
3 . 恩格斯说:“如果认为希腊人和野蛮人、自由民和奴隶、公民和被保护民、罗马的公民和罗马的臣民(指广义而言),都可以要求平等的政治地位,那么这在古代人看来必定是发了疯。”这段材料最能说明:
A.两国努力追求各阶层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两国在政治文明实践中相互借鉴成功经验
C.两国的社会结构及治国思想是完全一致的
D.两国是以维护奴隶主阶级专政为本质目的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公元前1世纪时,罗马法学家的主要工作是解释市民法,可西塞罗并不像他们那样“周旋于细枝末节”,而是“从哲学深处汲取法的原理”来“解释法的本质问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公民法与自然法精神相违背B.自然法的发展脱离了当时的社会实践
C.理性引领着法学发展的方向D.法学家的分歧折射出尖锐的社会矛盾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古罗马法近代西方法治
理论基础古希腊国家至上的观念深刻地影响着罗马人。罗马法将规定国家事务的法称为公法,将规定私人事务的法称为私法,尽管中国学界论及罗马法的时候,经常强调其私法精神,给人罗马公法相对私法而言处于次要位置的印象。但事实上,罗马公法的地位高于私法认为在自然状态下人们享有最充分的自由和权利,人们通过社会契约建立政府和国家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这些权利,国家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权利,受托于权利,衡量国家和政府权力合法性和正当性的标准在于国家和政府是否忠实履行了人们的委托,切实维护了人们的生命、自由和财产权利
权力分配君主的意志是法律来源之一,君主是法外之人,本身不用服从法律西方近代法治的核心标志是有限权力,是权力制约和权利保护

——材料整理自罗洪洋《重新思考古罗马与近现代西方法治的关系》


上面是古罗马法与近代西方法治的对比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18-01-24更新 | 828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0年通用版高考历史专题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专题复习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法者,宪令著于官府,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法者,王之本也。”

——摘自《韩非子》

材料二       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正确的理性。这个法通过自然的命令鼓励人们履行他们的责任,又通过自己的禁令制止人们为非作歹。……用人为法来削弱它,在道义上永远是不正当的;限制它发挥作用,也是不允许的;使它全部无效,更是完全不可能的。元老也好,人民也好,都不能解除我们服从这一律法的责任。它不会在罗马立下一条规矩,在雅典定下另外一条;它更不会今天立一条规矩,明天另立一条。

——摘自【古罗马】西塞罗《论共和国》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出两条关于韩非子与西塞罗的法律思想不同的信息,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说明合理,史论结合)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面是古罗马法官判决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主要反映了罗马法
●案情:甲请乙建造房屋。新屋落成后不久倒塌,致甲之子身亡。乙逃遁,甲将乙之子告上法庭。
●判决:父亲的罪名不应由儿子继承,判决乙之子无罪开释。在乙未到庭自辩前,暂定无罪。

A.重视人的基本权利B.限制原告的权利
C.强调原告被告平等D.维护被告的利益
2017-05-17更新 | 484次组卷 | 18卷引用: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12.古代世界、古代希腊

8 . 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相距遥远,然而两者的历史发展可做一些比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时期古代中国古代罗马
①公元前5世纪~前4世纪秦国商鞅变法(前356年)罗马制定《十二铜表法》(前451年)
②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统一中国(前221年)罗马统一意大利(前270年左右)
③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西汉、东汉王朝强盛时期(前202年~公元184年)罗马强盛时期(前201年~公元192年)
④公元3世纪汉末混乱,三国鼎立(182~280年)西晋统一王朝(280~316年)罗马“三世纪危机”(192~284年)罗马帝国中兴(284~336年)
⑤公元4世纪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东晋南迁(317~420年)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年)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年)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年)
⑥公元5~6世纪南北朝对峙(420589年)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年)西罗马帝国灭亡(476年)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①至⑤各个时期古代中国和古代罗马的历史特征。

(2)比较①至⑤时期两国历史发展的特征,你发现了什么现象?再比较其历史轨迹及变化节奏,你又有哪些发现?在此基础上,你有何进一步的理论认识?

(3)第⑥时期中国和欧洲的历史走向有何不同?试从制度层面分析中国出现这一走向的主要原因。

2016-12-12更新 | 2433次组卷 | 14卷引用:第2课 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十年(2011—2020)高考真题历史分项(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2012·上海·高考真题
9 . 以下文字中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①在公元前44年的罗马牧神节上,执政官安东尼两次把王冠戴在凯撒的头上,都遭到了人群的抗议。
②于是凯撒取下王冠,把它存放在朱庇特神庙。
③在那一天,他没有获得皇帝称号。
④事实上自公元前49年起,凯撒已成为罗马的最高统治者,共和制名存实亡。
A.①B.②C.③D.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