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罗马法的评价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学者们研究发现,英国的《权利法案》、法国的《人权宣言》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法国《1792年宪法》、拿破仑《民法典》等近代法案所体现的部分内容都可以在罗马法中找到相应的出处。这表明罗马法
A.符合资产阶级的统治要求B.创立人人平等的思想理念
C.成为近代欧美法律的滥觞D.具有灵活和适应性等特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罗马法不只是罗马人的法律,而且是全人类的法律。近代以来,《民法大全》被列为大陆法系国家法律学生必读书目,包括英国、美国在内的英语国家,都从罗马法中吸取大量营养。这说明罗马法
A.始终服务于资产阶级B.是世界上最成熟且完备的法律
C.适用于当今欧美各国D.对后世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 . 在古罗马的法定诉讼时期(前450年--前150年),上诉人如果要求收回财产权,则必须手持一根象征控制权的小棒并用它触碰该物品,同时还须按照惯例说几句话。如果要求说出的字眼与规定不符,法官必须指明诉讼无效。这说明当时的罗马法
A.仅适用于罗马境内的公民B.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C.注重形式和程序的有效性D.对公民私权的保护已臻完备
2022-02-12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高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古罗马法学家特里封宁曾举例说,某人在别人那里寄存了100元,事后因重罪被流放异邦而失去了罗马市民权,但他仍按照契约拥有索回的权利。之后他又否定了这种权利,因为从维护整个法律秩序的本质来看,应该没收寄存的钱。这反映了罗马法
A.注重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B.遵守诚实信用原则
C.强调忠实契约须符合正义D.缺乏客观统一标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古罗马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损害水道者、偷水者等要受制裁”;“禁止邻人使用暴力阻止下水道清扫和修理”;“洗羊毛活动必须在城外进行”;“赋予外国医生罗马市民权”等。表明罗马法
A.重视对公共利益的保护B.贯穿环境保护的理念
C.维护“人人平等”的原则D.体系完备、内容全面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在古罗马一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几乎所有里程碑式的事件都要诉诸法律形式,各种成果也都要以成文立法、决议等形式正式固定下来,甚至元老院等组织的工作过程,罗马人都“刻板地”用程序法予以规定。这反映了
A.罗马帝国商品经济高度发达B.平民与贵族的斗争推动了法律发展
C.罗马法律制定及时且执行有效D.罗马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和实用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罗马法是指公元前6世纪末至公元7世纪古代罗马制定和实施的全部法律。如图所示漫画反映了罗马法
A.侧重国家事务B.保护私有财产
C.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注重维护贵族特权
2022-01-18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罗马共和国后期,裁判官利用自己享有的特殊权力,创造了程式诉讼。一方面通过格式化的程式书状把司法权的运行纳入程序的规范中,另一方面又赋予裁判官以直接发布强制性令状的特权,弥补司法的缺陷。据此可知,程式诉讼
A.体现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B.确立了法官的司法垄断地位
C.协调了平民与贵族的政治冲突D.保证了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罗马法中有一案例:“一个人在自己的地里焚烧庄稼收割后的余茬,火势加大而蔓延开来,烧毁了别人的谷物或葡萄树,如果他是在刮风的日子里引火,他就要像一个放任损害发生的人一样地,被认为犯有过失而承担责任。”此案例说明,在古代罗马
A.严禁人们破坏农业生产B.注重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
C.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D.保护环境已经走向法制化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诚信属于一种由人格信任、亲缘(熟人)信任所构成的道德范畴。诚信是人的立身之本,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个道德标准;诚信是人际交往的伦理基础,“熟人有信”,以诚信为本,才会事业有成;诚信是立国之本,是一种德政和德性的要求。孔子说:“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荀子说:“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治;桀、纣弃义背信而天下乱”。中国传统诚信对人而不对事,具有人伦等级性;多重“义”轻“利”,是个人追求的一种精神境界;通过荣辱感、信念、良心等内部力量来自我要求与克制,完全是一种源于内心的自我约束与高度自律。诚信成为中国传统伦理文化中立人、立业,立国之本,成为家国同构的“礼治”文化的组成部分,反映的是以宗法家族关系为支柱的熟人社会的道德要求。

——摘编自涂永珍《中西方“诚信”文化的差异及其现代整合》

材料二   西方传统文化对诚信的理解统一于西塞罗的定义,“诚”即个体的诚实品性,诚实是诚信的基础,它要求个体对事件信息作完全和真实的披露。人们为了保护自己及其自己的财产而通过社会契约结合为社会,为此要承担彼此承认他人之所有权的义务,这大量体现于罗马法中已建立的诚信契约制度。在诚信契约中,债务人不仅要承担契约规定的义务,而且必须承担诚实、善意的补充义务。彼此的“诚信”适用于所有人,有利于保障个人平等权利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诚信观念的经济价值得到普遍认同,超越了道德范畴而有法律和秩序的属性。

——摘编自江平、程合红《论信用——从罗马法到现代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与西方传统“诚信”文化上的不同之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西方传统“诚信”文化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