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8 道试题
1 . 法制走向法治,印证了人类政治文明前进的轨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某文件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行为。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除经议会同意外,平时在本王国内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材料三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罗马法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指出材料二文件颁布的直接背景,从政治转型角度分析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民国的成立“是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和社会思想方面的一大跃进”的理解。
2021-12-02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三中学高中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明确划分了议会和国王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据此推知,《权利法案
A.完善了君主立宪制B.结束了王权专制统治
C.确立了责任内阁制D.保障了英国稳定发展
3 . 有学者认为,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个办法是指
A.剥夺国王一切权力B.确立了议会主权
C.建立起责任内阁制D.首相拥有立法权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国政治结构示意图中各选取一点,三点之间要有相互联系,展开论述。(要求:明确列出三点,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2年的议会改革,将选举权从身份资格转向财产资格,改革后的选民人数从总人口比例的2.5%增长到3.3%;中等阶级主体获得了选举权,进入到政权体系之中。英国的贵族寡头制度开始分崩离析,资本主义民主大厦的根基建立起来,用和平的渐进改革方式来推行政治民主化,演变成为英国的一种传统。改革大门一旦打开,就不可能再关上,英国在186718841918年继续进行了议会改革。

——摘编自刘金源《议会改革与英国的政治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1906年,清廷“仿行立宪”的谕令颁布后,编制馆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递交了组建新式中央政府的方案:设立带有议会性质的资政院,掌立法;裁撤内阁与军机处,组新内阁,设十一部,“行政之事专属内阁各部大臣”;“司法之权则专属立法部,以大理院任审判,而法部监督之”。这一方案遭到顽固派的强烈反对,清政府故而要求编制馆遵行“五不议”,即:军机处不议、八旗事不议、内务府事不议、翰林院不议、太监事不议。中央官制由此逐渐厘定。

——摘编自徐爽《1901-1911:旧王朝与新制度——清末立宪改革述论》


(1)据材料一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成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历史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清末立宪改革的主要特征。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改革不同走向折射出的历史启示。
2021-02-26更新 | 715次组卷 | 14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将19世纪前期英国没有出现法国式革命的原因归纳如下:

序号原因陈述

(1)
对法国大革命的反思改革派领导人吸取法国大革命滑向暴力、恐怖和军事独裁的政治教训,力图将改革限制在议会选举制度方面

(2)
宗教改革树立了国家权威英国国王脱离罗马教廷的束缚,建立起附属于王权的民族教会,保持了国家历史与民族文化的连续性,从而形成了稳定的国家认同感

(3)
光荣革命后议会主权的传统

(4)
社会结构的变化

参照(1)(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4)的陈述。
7 . 如图漫画创作于1831年,一群英国下议院议员围绕在钱仓前,一边贪婪地从中取钱,一边说:“选举制运行这么好,为什么要换掉它呢?我们不需要改革……”此漫画意在
A.暗示公款源源不断地流进了议员的口袋
B.批判英国国王干涉下议院议员的选举
C.揭示对现行选举制度进行改革的迫切性
D.强调无产阶级应通过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8 . 英国1679-1681年议会期间,议员们对信奉天主教的詹姆斯公爵能否继承王位问题发生分歧。富裕的资产者和在革命中得到好处的新贵族持否定态度,主张限制王权,他们被斥为“辉格”;持赞成态度的议员们被反讥为“托利”。据此可知,两党制的形成
A.巩固光荣革命成果B.折射了英国革命的精神
C.完善了君主立宪制D.反映了议会政治的弊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713年,内阁会议通过的一项法案要求获得枢密院通过,枢密院(全称女王陛下最尊贵的枢密院)则说需要讨论再决定,结果女王要求立即批准,枢密院院长向女王强调枢密院的独21性,结果导致其失去职位。材料说明了
A.内阁权力受到女王制约B.内阁集体负责制形成
C.女王是英国的权力中心D.内阁独立性有所增强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选举产生的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1742年,沃波尔失去下院多数的信任,被迫率内阁全体辞职。1784年,小威廉·皮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的专权倾向,因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皮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最终改革得到议会的大力支持,小皮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

——摘编自潘润涵《简明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什么是现代国家?近代以来,人们根据源于西方的各种观念,或将建立单一民族国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联邦制、地方自治制度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普选制议会制、两党制多党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这些理解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从政体即政治运作方式来认识现代国家的。

——摘编自(英)克里斯·皮尔森《论现代国家》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前后英国内阁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美国是如何成为一个“现代国家”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对英美两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认识。
2020-12-0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