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70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8世纪中,因为党派政治的影响,英国内阁大臣更加听命于下院。所以,在国王任命大臣时,受议会支持的大臣往往会提出一些前提条件。1746年和1757年,乔治二世就不得不接受自己并不喜欢的大臣。这说明当时
A.英国国王失去行政大权B.议会有权任命内阁大臣
C.内阁依旧为国王所控制D.大臣已是议会的代言人
2 . “光荣革命”之后,英国形成了议会下院与国王的分权。议会仅仅夺取了立法权和财政权,行政大权仍然是国王的“世袭领地”。但国王为了便于推行其政策,不得不从下院势力最大的(即多数党的)议员中选用大臣。这表明当时英国
A.君主立宪制尚未完善B.《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C.实现了权力间的制衡D.“议会至上”得以确立
3 . 1694年,威廉三世要求“在其出国时不要召开内阁会议”,但在其出国期间内阁会议依然正常召开,而召集者往往是大法官。这说明在当时英国
A.议会无权制约国王B.君主立宪制已经完善
C.内阁已有独立趋势D.《权利法案》遭到破坏
2020-01-15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1867年,英国宪政学家沃尔特巴奇霍特在《英国宪政》中指出:英国政体的有效秘密在于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的紧密结合,一种几乎完全的融合……它的优点恰在于二者之间的奇妙结合。其连接点就是“内阁”。由此可以推断出英国该学者
A.要求继续限制国王权力B.肯定了内阁权力的扩张
C.极力反对议会权力过大D.希望议会尽力支持内阁
5 . 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威廉死后由詹姆士二世的幼女安娜继承,安娜之后由信奉新教的汉诺威选侯继承,从而排除了信奉天主教的国王复位的可能性。这在本质上反映出
A.议会主权至上B.王位继承中的宗教因素
C.国王权力丧失D.君主立宪制度最终确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部分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这说明英国
A.君主立宪制仍未建立B.地方权贵垄断地方选举
C.基层治理制度极混乱D.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这其实是一场不流血的革命……到了1688年,英国的统治阶层已齐心协力,下决心要把詹姆士二世搞下台。他们不能容忍专制制度的恢复,更不能接受天主教的复辟;但同时,他们也不愿再看到新的革命,不愿让下层民众再参与国家政体的设计。它是英国历史的转折点,从表面上看似乎一切都没有变,只是换了国王,新国王还具有继承王位的最直接条件。但实质上新国王是由议会创造出来的,没有议会就没有国王的王位。

——摘编自钱乘旦、许明洁《英国通史》

材料二   《清帝逊位诏书》这个中国版的“光荣革命”,就其宪法义理上看,所表现出的核心原则……是和平原则。和平与暴力相对立,与战争相对立,面对着中华民国肇始之际的革命激进主义,清王室最终选择了以和平逊位的方式,将统治权转让给未来的共和立宪国体,由此避免了频仍不断的战争烽火和生灵涂炭。

——选自高全喜《政治宪法学视野中的〈清帝逊位诏书〉》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场“不流血的革命”发生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它对国王与议会权力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清帝逊位诏书》发布的时间,简述该诏书发布的意义。
8 . 19世纪后半期,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执政期间竞相改革。保守党政府通过了《公共卫生法》等法令,对工人的生活条件、劳动环境等进行规范。自由党比较关注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推动议会一再通过改革法令扩大选举权。这些改革反映出
A.两党纲领完全一致B.两党都在极力争取工人选民
C.不同阶级实现了权利平等D.工业革命消除了阶级矛盾
9 . 《王位继承法》由议会在1701年6月通过,有两大内容:一是规定威廉和玛丽死后的王位继承问题,二是国家颁布每项法令必须经枢密院大臣签字方能生效;司法官为终身制,只有不称职者方可由国王任免,这是
A.防止司法体制走向腐败B.意图缓解王室财政困难
C.对议员选举制度的补充D.对新建政治体制的修补
2020-01-10更新 | 247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第一次议会改革后,当中产阶级妇女游行示威要求参权时,大男子主义的政治家们报以冷笑。1867年,地方性政治织“全国妇女参政会”在伦敦成立,很快得到其他大城市妇女界的响应,1869年,议会颁布《城市选举法》,开始投权女性未婚义税人地方选举权,……20世纪初,英国出现了“暴力的妇女运动者”,1912年,妇女暴力参政运动进入热潮,她们涌向伦敦市中心,纵火、打辟玻璃、捣毁商店门面、破坏公共设施,造成巨额损失,多人被捕。一战爆发,政府为动员因民一致抵御外敌,僧机释放了全部因民权斗争而被拘捕的罪犯。1918年,鉴于妇女在战争中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联合政府同意授予年满30岁的妇女以选举权。

——摘自阎照祥《英国持久的议会改革》

材料二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人的妇女观,已经初步渗入了近代人权思想。他们主要通过发行报刊、开淡讲会、联结田体、广贴告示等方式,使创设女学堂和不缠足运动波及到维新派以外的阶层,连封建统治集团中的洋务派和开明派也参加进来。这些活动极大地启发了进步妇女,使她们公开喊出了男女平等的口号,提出了男女平等的思想。20世纪初期出现了一个知识妇女群,主要包括教会女学、女子留学和国内各种民立官立女学堂培养出的女知识分子,她们是继男性先进人物之后,提倡女权的主要力量,1898年至1919年,妇女所办的报刊,全国约有40种,大多枭中于上海、北京和长江中下游带以及日本的东京。声势浩大,最终使女权思想的运动达到民国初期以前的最高峰。

——何黎萍《论中国近代女权思想的形成》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英女权运动的差异。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推动中英女权运动的社会因素。
2020-01-10更新 | 140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