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法国共和政体和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末,法兰西共和国宪法规定:凡支持革命的外国移民都可以成为法国公民,所有公民都享有平等地位,但外来移民在语言、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特殊性不得保留。第三共和国时期,共和派通过实现普选权、新闻与结社自由等方式力图使所有人都融入法国并享有平等权利,但外来移民还是因为国籍受到歧视。1880-1930年间,法国政府通过向来法打工的外国人发放许可证的方式为亏损行业输入廉价劳动力,以此保护本国劳动力市场。1974年,法国政府采取应急性措施终止外籍劳工入境。1977年,法国决定以提供补贴的方式,鼓励业已入境的外国移民全家返回原籍。

——摘编自马胜利《“共和同化原则”面临挑战》

材料二

——摘自李明欢《“共和模式”的法国移民政策研究困境》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法国政府对待外来移民的态度并说明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法国外籍移民人口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5-1982年法国已入籍外国移民状况发生变化的背景。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 世纪 70 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俾斯麦政府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 1883 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

———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材料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人大先后通过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经济合同法》《商标法》等几部重要法律。 1982 年宪法颁布后,通过了《涉外经济合同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公司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此后,全国人大先后将“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等写入宪法。

———摘编自许安标《新中国 70 年立法的成就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俾斯麦政府进行社会立法的背景并做出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加强立法的主要原因,并说明这一时期中国加强立法的积极意义。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中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启示。
2021-01-29更新 | 440次组卷 | 5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2021届高三一模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法等国在地理大发现之后迅速走向世界,竭力向海外扩张,他们霸占了世界主要贸易航道,夺取了重要战略据点,把许多地区和国家变为自己的殖民地任意加以宰割,用殖民地养肥了本国的资本主义;文艺复兴把人们从中世纪的漫漫长夜的昏睡中唤醒,使人们意识到人生的价值,从而产生了为现世的幸福而奋斗的人生观及奋发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宗教改革大大削弱了天主教会,并且把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从天主教的禁忌下解放出来,这就为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了道路,从精神上、心理上推动、鼓舞资产阶级在掠夺人民及积累资本的道路上无顾忌地前进。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在现代化转型的进程中,英法两国走上了不同的民主道路。英国在长期不断的改革之下,率先建立了现代民主体制;而法国则从18世纪法国大革命起,历经数次革命和复辟,终在19世纪末确立起民主共和政体,其历程的复杂性、曲折性和长期性更为世所罕见。渐进的英国民主道路较好地保留了传统政体中的有利因素,保持了政治稳定,避免出现社会大动荡;而激进的法国民主化则彻底重塑了政治体制,社会秩序在流血冲突中被打破、重塑。

——摘编自刘宇《英法民主道路差异的历史成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航路开辟后英法实现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背景,并分析两国政府在此过程初期扮演的角色。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在现代化转型的不同发展历程,并分析两国不同发展历程的原因。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十九世纪前期日耳曼兴起浪漫主义运动,学者文人对于历史传统与民族精神颇多歌咏,这个文化活动对于日耳曼人的统一建国激励甚大。l848年欧洲革命风潮中,日耳曼民族主义(主张统一德国)与自由主义(主张民主改革)结合,激发了许多革命运动,使各邦政府极为震惊。……l862年,“现实主义政治”大师俾斯麦在就职首相后的第一次演讲中说:“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通过演说与多数人的决议所能解决的,而是要用铁和血来解决。”三次王朝统一战争的胜利,大大鼓舞了德意志民族的自豪感。l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建立。当民族主义同强大的政治、外交、军事领袖结合起来后,他在动员、集合民族感情膨胀的民众方面便具备了无限潜力。……他们建立学校,向学生灌输爱国主义思想,还将青年征召入伍,让他们保卫国家利益,甚至有时还主动出兵攻击,以此来提高本民族的威望。

——摘编自【美】本特利等《新全球史》等

材料二   民主德国经济的增长率从l984年的5.5%下降到l989年的2%,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需品非常紧缺,买汽车必须提前10年预订。统一社会党控制一切,历史上与民主党派合作的“联盟政策”形同虚设,自我监督机制失去效力。在200万人逃向西德后,东德于1961年开始修筑“柏林墙”,这严重伤害了德意志人民的感情。而联邦德国始终没有放弃统一,其国家法律一直称“基本法”而不是宪法,从而为重新统一德国留有余地。l98911月,民主德国开放柏林墙,两天内400万东德公民进入西德。l990年,民主德国降下自己的国旗,两德统一。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注:二战结束后,苏、美、英、法分区占领德国,随着冷战加剧,1949年,德国被分裂,在苏联占领区成立民主德国(又称东德),英法美战领区成立联邦德国(又称西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71年德国统一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l990年德国统一的背景,并归纳德国两次实现统一的共同之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族主义的历史作用。
2020-10-28更新 | 1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结合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晚期德国的幼儿园在F.W.A.福禄贝尔推动下有很大发展,各级各类学校数量不断增加。以普鲁士地区为例,1867—1881年间新建的学校达6000多所。而职业教育与实科学校教育的发展尤为突出,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摘编自马立志《成功的教育》
材料二   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开设的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初等小学算术科,自第三年起兼课珠算’’;“中学校为普通教育,文、实不必分科”;“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废止旧时奖励(科举)出身”的作法,一律称该类学校的毕业生;“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
——摘编自裘士京《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加快了课程改革的步伐。《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提出,要开发有关自然科学学科的全国统一标准,将数学和自然科学列入5门核心课程(另外三门是英语、历史和地理)中。1986年,法国国民教育部公布高中课程改革计划,规定必修课设物理和自然科学。各国在课程的设置上,把人文科学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如日本、美国、原联邦德国和英国都把人文科学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这其中,为了重建精神价值,恢复道德教育,各国都对道德价值观念和教育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越来越把道德价值观念结合进“课程设计”和“校外教育设计”之中。
——摘编自卜玉华《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德国教育处于世界领先的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特点?这些改革措施有何意义?
(3)材料三反映了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课程改革的什么发展趋势,并简要分析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二   进入19世纪后,德意志各地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1815年起,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不断高涨。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认为“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以统一为名限制自由,调和君权与资产阶级间的矛盾,利用普鲁士的经济优势,于1864年击败丹麦,1866年击败奥地利(见普奥战争),成立北德意志联邦。1870—1871年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兼并南德诸邦。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任宰相,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并分析该制度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1871年德意志实现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一的影响。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国家统一与民族兴亡的关系。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

——《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三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作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使英国的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18世纪,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限制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并分析该制度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述法国代议制建立的特点及成因。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们不能容忍任何外国,任何外国的主神向我们说:“怎么办?世界已经分割完了!”我们不愿阻挠任何人,但我们也不容许任何人妨碍我们的道路。我们不愿消极地站在旁边……而让他人分割世界。

——德国外长皮洛夫1899年l2月在议会的演说

材料二作为一个务实的政治家,阿登纳很注重从历史出发来研究及处理法德两国的关系。从近代以来,法德两国一直为争夺欧陆霸主地位而厮杀不休,结下了深深的仇怨。二战以后,目睹德国战败的惨状,阿登纳深深地感觉到,法德之间的关系必须改善,必须走出冤冤相报的怪圈。他认为,法德和解是欧洲和平与稳定的关键,是联邦德国走出外交困境,获取主权和实现经济复兴的重要途径,也是未来欧洲一体化的基石,是推动西欧联合的核心力量。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阿登纳审时度势,纵横捭阖,终于使法德两国消除了历史积怨,两国关系也从“破冰解冻”发展到最终和解。

——摘编自梁瑞平《阿登纳与法德和解(1949—1963)》

材料三我们只要看看今日德国,虽然两度沦为战败国,又没有独立的军事力量,今天在欧洲的地位,却远比1945年前军事强权的德国稳固多了。

——(英)霍布斯鲍姆《极端的年代(1914—1991)》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德国外交政策实行的历史背景。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德国外交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今天在欧洲的地位……稳固多了”的主要表现;概述二战结束以来德国对欧洲发展的贡献。综合上述材料,你对德国外交政策的调整有何认识?

9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把爱国主义规定为一种认为这个目的首先会在我们是其成员的民族中得到实现,然后将所得的成就从这个民族传遍全人类的信念。像在《现时代的根本特点》中讲的,就是人类在自己的世俗生活中自由地、合乎理性地建立自己的一切关系。 “任何一个世界主义者都会借助于民族给他设置的限制,势必成为爱国主义者;任何一个在自己的民族中是极其有力、极其活跃的爱国主义者的人,也是极其活跃的世界公民,因为一切民族文明的最终目的都在于这种文明传遍全人类”,“这种需要加以培养的精神本身直接体现了对祖国的高度热爱,它把它的尘世生活理解为永恒的生活,把祖国理解为这种永恒生活的载体”;“从这种爱中自然会产生出保卫祖国的勇士和安分守法的公民”;这种“完整的人将在他的各方面都臻于完善,在内部变得圆满无缺,在外部变得十分干练,可以达到他在时间过程和永恒状态中的一切目的”;这样,“精神的本质就把我们完全摆脱一切压迫我们的苦难的解放事业同我们光复民族和振兴祖国的事业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了一起”。 摘自费希特——《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1807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费希特的思想观点,其主张产生的积极意义。
材料二:这部著作在亚洲也同样有两种相反的遭遇。在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家一直在歪曲和滥用这部著作,以至文部省把它编译于《关于时局之资料》中,免费颁发给全国文教部门,用以论证大和民族优越论。与此相反,自1915年费希特介绍到中国,在反对袁世凯这种丧权辱国的行径,以唤醒国人的民族意识。但费希特的这些演讲的真正传播,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人民的浴血抗战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摘自梁存秀论费希特——《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
(2)根据材料二,分析作者认为出现“两种相反的遭遇”的原因。
材料三:1924年二月,孙中三在演讲中说:“列强因为恐怕我们有了这种思想,所以便生出一种似是似非的道理,主张人类的眼光要远大,民族主义过于狭隘。今日中国的新青年,主张新文化,反对民族主义,就是被这种道理所诱惑,这种道理,不是受屈民族所讲的,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恢复后,才配讲世界主义”。
(3)材料三与材料一观点相比,观点有何不同并说明理由?对此,孙中山提出了什么新主张?
材料四:20世纪末的世界在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上存在着两种相反的趋势。一种欧盟体现的对传统的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概念的超越。这也许是基于对欧共体成立的背景及早期情况的考察。
——摘自安东尼.D《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主主义》
材料五: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有深刻的国际背景,这个背景就是20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冷战的结束。在这时,民族主义蕴涵的捍卫本民族利益、争取本民族自决的核心价值取向很容易就迎合了发展中国家的政治需求,于是,民族主义呼之即出,成为统治的合法性依据和社会动员与控制的工具。
——《当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及其影响》
(4)依据材料四、五,结合所学知识,评述20世纪末期民族主义的形成和现实意义。
2016-11-18更新 | 7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2届江西省上高二中高三第七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联邦制与德国联邦制有相同的背景因数,美国与德国都是在国家构建时选择了联邦制,而且都是分权制衡联邦制国家、在联邦制的演进过程中,美国经历了二元联邦主义、合作联邦主义和新联邦主义三个时期;德国联邦制在演进过程中经历了联邦国家单一化、新合作联邦制等。虽然美国和德国同为联邦制国家、但中央与地方的分权模式有明显差别。根据美国宪法的规定,联邦权力并不绝对排除州的权力,对未禁止州行使而性质又不属于联邦专有的权力、州仍然享有相应的立法权,在德国,州作为自身职权执行联邦法律的情况下,联邦具有对(其)执行的指导权和合法性监督权;联邦可以颁布一般性的行政法规,向各州政府派遣代表、也可以经联邦法律的授权向州政府发布指令……德国基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在联邦专有立法权的范围内.各州只有在联邦法律明确授权的情况下,并在授权范围内,才有立法权”。

——摘编自杨利敏《关于联邦制分权结构的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德两国联邦制确立的“相同因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德两国中央与地方在法权分配上的差异。
2022-05-26更新 | 162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2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