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英国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发源地之一,优良的政治秩序促进了社会持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光荣革命”就是这种模式的极好的先例,“光荣革命”既是传统的沿袭,又是变革的手段。

——《在传统与变革之间——英国文化模式溯源》

材料二   英国革命(1640—1688年)建立了公然反对王朝的议会权威,并把一个寡头政府强加给这个国家。……到18世纪中期,英国对议会负责的新型内阁制政府开始令欧洲大陆的观察家们刮目相看,它竟能同时成功地对外进行战争和对内保持自由和秩序,最重要的是,英国议会坚持认为有产者在制定法律、确定政府的政策以及管理地方事务中起积极作用。……英国比较自由的制度,为经济技术创新提供了自由发展的天地。

——(美)威廉·麦克尼尔《西方的兴起:人类共同体史》


完成下列要求:
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17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的英国历史,以“制度创新与国家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透过形色各异的外表,一切宪政无不具有以下四大特性

(1)逻辑起点:人性有恶。正是因为认为人性有恶,西方人在组建政府时通常机关算尽,精心设计各种制度,以遏制人的性膨胀,弥补人的理性不足,宪政自然就成为他们优先选择的一种制度安排

(2)立宪之道:正和博弈。宪政的建立既是斗争的结果,又是妥协与平衡的产物,亦即正和博弈的结晶。

(3)权力结构:分权制衡。道德的、法律的、民主的限权手段之所以效果都不够理想,盖因它们都是外在性的限制,没有触及权力的内部结构。所以“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必须以权力来约束权力”。

(4)运行模式:强程序性,在宪政制度下,程序既完备又稳定,具有毋庸置疑和不可挑战的权威性和强制力,是规制权力的重要手段,所以,但凡宪政国家无不对程序重视有加

——摘编自程汉大著《西方宪政史论》


从材料中提取有关信息,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历史知识加以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空间是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舞台,历史空间的诸多历史事件往往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之间互相关联,构成一个个时间序列。如图反映了这一点。



根据材料,请先在上图所示四个历史事件(①——④)之前任意位置增加一个英国思想文化史上的历史事件,然后解释这些历史事件序列之间的逻辑关系。(要求:史论结合,解释合理。)

2020-05-21更新 | 228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9年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高三最后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接受《前线》记者采访时,钱乘旦表示:要知道民主能做什么,首先要知道民主不能做什么。第一,有人说,有了民主就可以解决腐败问题。其实,民主制度不能解决腐败问题,相反可能是腐败的温床。第二,有人说,西方发生工业革命,原因是有民主制度。这是不对的,完全说反了。第三,有人说,民主是和平的保障,民主国家不发动战争。这是西方人为自己辩白。第四,还有人说,有了民主就有法治,首先要民主,才能有法治。但历史的事实恰恰相反。

——摘编自沈聪《认识西方民主的真实》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任选材料中一个观点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种制度必须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才能保持生命力。制度创新可以对国家兴盛产生稳固的保证作用,可以产生全方位、根本性的作用。综观15世纪以来的世界主要国家,在其兴盛时期,都重视创新而不墨守成规,都不断改革而不因循守旧。

——据《国家兴盛与创新改革关系的历史考察》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历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创新与国家兴盛”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6 . 《格列佛游记》是英国作家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一部长篇游记体讽刺小说,首次出版于1726年。

主人公大事表
时间主要事件
1699年5月4日乘“羚羊号”起航
1699年11月5日漂到小人国。这个国家有两个政党。他们的区别是一党穿的鞋跟高些,另一党的鞋跟低些。高跟党自认为是合乎古代制度的,而国王则偏向低跟党。因此,政府的官员都是低跟党的人担任。两党仇恨很深。皇太子则两边讨好。为此,他的鞋跟一只高,一只低。
1703年6月20日到达大人国。国王是个非常博学的人。他“头脑清晰,判断也很精确”,他向格列佛询问欧洲的风俗、宗教、法律、政府和学术的情形。格列佛便向他讲述了英国近百年来发生的大事。但他听完却说:“这些大事只不过是一大堆阴谋、反叛、暗杀、屠戮、革命和流放”。
1707年4月13日到达飞岛国。依据他们的计算,他们有理由害怕,当彗星运行到近日点时,在离太阳一定距离的位置上,彗星所吸收的热量,相当于赤热发光的铁热量的一万倍。彗星离开太阳后,拖在后面的一条炽热的尾巴约有一百万零十四英里长。如果地球从距离慧核或者彗星主体十万英里的地方经过,那么运行过程中地球必然会被烧成灰烬,太阳光每天都在消耗,却得不到任何补充,到最后全部耗尽时,太阳也就完了,而地球以及一切受太阳光照的行星,也都将因此而毁灭。
1715年12月5日回国


从材料中提出炼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0-01-11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2019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收官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主的范围和民主权利的真实性是民主制度的两个要素,不具备这两个要素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而民主化的过程往往是以阶级甚至阶层为单位进行的,因此表现出很强的阶级色彩,政治斗争也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阶级的特色。经过长期的努力,有时甚至是激烈的斗争,民主政治终于确立,民主化过程因而完成。但各个国家完成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是不同的。

——摘编自钱乘旦主编《世界现代化进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古代史或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民主政治”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阐述须史论结合)
8 . 附加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晚清驻外使节有关近代世界政体大略的综述:

地球万国内治之法,不外三端:有君主之国,有民主之国,有君民共主之国。今日之德、日皆君主之国也,与中国无异。美、法,皆民主之国也,其政权全在议院,而(总统)无权焉。英国,君民共主之国也,大约民权十之七八,君权十之二三。民主之国,其法合于孟子“民为贵”之说;然其弊在朋党角立,互为争胜,甚且各校私见而不问国事之损益,则权不一而志不齐矣。君主之国,主权甚重,操纵伸缩,择利而行;然其弊在上重下轻,或役民如牛马,伴无安乐自得之趣,如俄国政俗是也。惟君民共主,无君主、民主偏重之并,最为斟酌得中。

——摘编自《薛福成(1838年一1894年)选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晚清驻外使节对近代西方民主政体的认识找出其中的不当之处,并运用相关史实选择一处予以简要说明。(要求史实正确,史论结合,语言简明。)
2019-05-11更新 | 436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新蔡一高2016-2017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月考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大革命使控制着财力的商人阶级变成统治势力,取代了拥有土地的贵族们;但同样的情况发生在17世纪的英国,却没有经历过流血牺牲,甚至都没有打扰到民众的日常安宁。与过去断然决裂,会导致狂热的行为,接踵而至的可能是突然的横祸和毁灭。个人的明智,来自于他记忆的连续性,团体的明智则需要其传统的延续。

——摘编自【美】威尔·杜兰特、阿里尔·杜兰特《历史的教训》


以材料中“团体的明智则需要其传统的延续”为主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加以简要论述。(要求: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近代西方宪政发展史上,“妥协”与“悖论”是两个绕不开的话题。首先,在西方民主政治中,妥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政治现象。它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英国人便承袭了典型的妥协传统。民主依赖于妥协,正如美国宪法本身就被认为是“一捆妥协案”。在制宪者们看来,真正的共和政体不是追求社会意见与意志的同一性。而是允许多种意见、意志和利益在一种有秩序的体制下妥协共存。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

其次,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往往存在与启蒙思想家们所倡导的民主思想和原则相背离的地方。对其认识,不可只看它怎么说,更要看它怎么做,运作比字句更重要,只有了解实际的运作过程,才能有真正深刻的理解。

——摘编自龙太江《政治妥协与西方民主政治》;钱乘旦《“说”与“做”的悖论》


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其中一个话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至少须有两个国家的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2017-11-29更新 | 440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北省昌黎汇文二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