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2 道试题
1 . 政治民主化进程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制度的有序化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赋人权是人在生存方面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谋求安乐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等。公民权以天赋人权为基础,政治制度的设计要以个人作为最基本的考虑单位。宪法的目的是引入限制,使人们遵守限权宪法的一般规则。宪法由人民制定,政府不能更改,政府只能接受宪法的约束。

立法机关不得制定剥夺公民权利的法律,代议机关如违反委任其行使代议权的根本法自当归于无效是不言而喻的原则。如否认此理,则无异于说,代表的地位反高于所代表的主体,仆役反高于主人,人民的代表反高于人民本身。……联邦共和国既有共和政体的内在优点又具有君主政体的对外力量,既可以保持内在的生机,又能有效抵御外来敌人的侵扰。……立法、行政和司法权置于同一个部门手中,均可公正地断定是虐政;必须阻止任何部门篡夺其他部门的权力,不同的部门应该保持依据一个自由政府的性质所允许的那样的独立和彼此分立。

——【美】潘恩、麦迪逊、汉密尔顿等人宪法言论——摘编

材料二   “为什么别的国家不采取这些法律(指英国法律)呢?这样是否等于问为什么椰子在印度能成熟,在罗马就不会。你可以回答: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可以回答:它们被栽培得还不久;……所以,试种一下吧!”

——伏尔泰关于英国制度的描述:《关于百科全书的问题》

材料三   在德意志帝国(1871-1918年)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

——摘自高中新课程教科书《历史》必修Ⅰ(岳麓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落实法的精神,美国宪法做了哪些顶层设计?
(2)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这句话的理解。法国“试种”英国“椰子”在19世纪70年代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3)结合材料三,德国“试种”的英国“椰子”有何特点?综合以上材料,英法德试种“椰子”给你留下什么启示?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光荣革命后,内阁会议由英王主持,全部行政是由国王及其任命的政府大臣来掌握的,这些大臣完全对国王负责。1701年议会通过法案,规定:凡是国王的诏令必须由同意这一诏令的政府大臣签署才能生效。1717年之后,英王不再主持并逐渐不参加内阁会议,开始形成由选举产生的议会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英国的责任制内阁逐渐形成。1742年,沃波尔失去下院多数的信任,被迫率内阁全体辞职。1784年,小威廉·皮特试图通过改革来抑制国王乔治三世的专权倾向,因当时有不少议员被国王收买,皮特下令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最终改革得到议会的大力支持,小皮特得以继续主持内阁17年。

——摘编自潘润涵《简明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什么是现代国家?近代以来,人们根据源于西方的各种观念,或将建立单一民族国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联邦制、地方自治制度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或将建立普选制议会制、两党制多党制作为现代国家的标志。这些理解虽然侧重点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从政体即政治运作方式来认识现代国家的。

——摘编自(英)克里斯·皮尔森《论现代国家》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前后英国内阁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的标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美国是如何成为一个“现代国家”的?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你对英美两国民主政治发展的认识。
2020-12-0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步入近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得到较快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是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的试验方面,英国革命主要是通过这样一些立法行为来实现议会对王权的约束的: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新税。其次是叛乱法案(1689),规定国王在和平时期征集和维持军队必须经过议会的同意,并至多只能维持一年的时间。第三是“三年法案”(1894)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3年。第四是“王位继承法”(1701)规定,英国国王的王位不得传给天主教堂,英国国王必须加入英国教会……至此,英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后来随着内阁制的形成,王权被进一步架空化作一种由主要大臣组成的内阁会议的集体领导权。

——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在整个资本主义发展的过程中,改革不仅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形式之一,而且是资本主义制度自我完善、自我调节的基本形式,毫无例外地发生于一切国家和地区的各个时期,因而比革命更具有经常性、广泛性和普遍性。

——摘编自黄振《试论改革在世界近代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英国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方面的两大成就。
(2)综合以上材料所提供的角度,结合英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以“改革与资本主义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9-20高二上·全国·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215年,为平息贵族和教士对自己的不满,英国国王约翰签署了《自由大宪章》,英国形成了“有限王权”的传统。1258年,为平息一触即发的贵族叛乱,亨利三世同意了贵族会议起草的《牛津条例》,建立起雏形国会。……1689年3月,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此后英国国王必须按照议会的意志行事。从此国王成为虚君,英国成为君主立宪国家。……直到1832年改革前的一个半世纪,英国还是一个十足的贵族国家的旧英国,包括议会在内的整个国家政权仍受王权、土地贵族势力所操纵,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

——摘编自《世界历史》解说词

材料二   英国在19世纪的法律改革中,虽制定了大量的制定法,但判例法的传统和地位并没有改变,英国的普通法、衡平法、陪审制度、对抗诉讼模式对英国社会的稳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英国是判例法国家,法官可以创法,但随着议会主权的确立,议会立法成为主要立法途径,议会也确立了严格的审读程序。19世纪以来,英国颁布了疾病保险、工伤保险、老年保险、失业保险等一系列法律,构筑起覆盖面广、项目齐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英国社会的长治久安,令世人瞩目。

——摘编自李大伟《英国法治现代化经验的当代启示》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光荣革命前英国政治传统的基本内涵。
(2)据材料一概括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其中一个特点。
(3)据材料二,英国的法治建设对我国有何启示?
2019-10-29更新 | 171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如皋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教学质量调研历史选修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物

主张

卢俊

我们总是在何为政府的最佳形式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从而忽视了每种政府形式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是最佳政府,在另一些情况下是最糟糕的政府

约翰·密尔

代议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但并不适用于每一个民族。

马克思

经济基础决定作为政治制度的上层建筑。

——摘编自杨光斌《论西方政制危机之政体条件原理》


依据材料信息提取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史实予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19-10-1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一六八中学、铜陵一中等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顺治四年(1647年),在明律的基础上“斟酌损益”而成《大清律集解附例》,并颁布施行。皇帝的谕旨,内外大臣的条奏,成为“定例”后,“则用例不用律”。康熙十六年(1677年),玄牌设置南书房,入值者称“南书房行走”,除陪伴皇帝赋诗填词、写字作画外,还秉承皇帝的意旨起草诏令,“撰述谕旨”,内阁只办理例行事务。雍正七年(1729年)六月,设立了军机房。雍正十年(1732年)改称军机处。尽管军机处权力很大,但时刻处于皇帝的严密监视之下。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历史发展到17世纪中叶以后,欧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以后,虽然保留了君主,但在《权利法案》中规定,国王必须在国会的同意之下才能够行使内政和外交权力,而立法权、军权及财政大权完全属于国会。《王位继承法》又进一步规定,国王无权干涉立法和司法,无权赦免议会弹劾的案件。此后,经过18世纪的一系列变革,议会不但成为实际的最高立法机关,而且也取得了决定内阁人选、监督内阁施政、决定内阁去留及干预司法工作的大权。与此同时,国王失去一切权力。

——摘编自薛晓建《世界近代中期政治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18世纪中英两国政治制度上的相似之处,并指出清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的英国的政治制度与中国相比有何明显不同,并分别说明二者的影响。
2020-02-0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承德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们以为欧洲的旧政体会继续在英国实行,但是透过那些旧名你,旧形式,人们了解到,自17世纪以来,英国已经基本上废除了封建制度,使各个阶层渗透融合,开放了贵族政治,并且取消贵族阶级,让财富变为了一种势力使人们在法律、税收面前人人平等,公开言论自由。这些都是中世纪社会所不存在的新原则。这具古老的躯体慢慢地汲取这些新生的事物,慢慢地进行复苏和重组,在保持本来而目的同时更具生命力。所以说,17世纪的英国已经完全蜕变为了一个现代国家,它只保留着中世纪的一些影子作为对历史的祭奠。

——摘编自(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依据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政治妥协是处于冲突中的政治行为主体之间通过谈判、协商、讨价还价,以及基于避免直接对抗造成严重后果的共同认识或默契而互相做出让步以求得争端缓和、平息以至解决的行为、方法与过程。在西方民主政治下,政治妥协是一种基本的常见的政治现象。

考察英国近代政治发展与制度演进史,人们不难发现,革命与保守的张力与平衡是其基本政治态势,不同阶级间的斗争是其主要内容,各政治势力之间的妥协则是发展的常态,并与革命交替发生,或纠集在一起……斗争与妥协的总趋势是使英国政治制度缓慢发生质的变化,使专制君主制演变为君主立宪制,使议会从一个权力较小的封建等级会议,转变为国家的政治中心,使英国的政治文明缓慢但稳定而有序地向前发展。

妥协也是美国政治发展与制度演进的主要方式。提到这一点,人们必然联系美国宪法的制定。制宪者们虽然在一些问题上有一致意见,但由于他们来自不同地区,各自代表着不同的经济利益,他们在许多问题上又有着重大分歧……宪法制定过程中充斥着妥协,妥协是宪法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因此,美国宪法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捆妥协案”。

——摘编自龙太江《政治妥协与西方民主政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英美民主政治建设中“政治妥协”的表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政治妥协”对西方近代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9 . 制度创新是古今中外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至周天下封建……秦皇帝荡平九国,宇内一家……尊君抑臣,置列郡县。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秦朝政治制度创新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   英国政治变革大事记

年代事件
1688年光荣革命
1689年颁布《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确立君主立宪制
18世纪初期通过《王位继承法》进一步约束王权
18世纪中期逐步形成责任内阁制和两党制,英国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议席
1867年英国议会改革,城市工人获得选举权
1884年英国议会改革,农村工人和矿工获得选举权

——根据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整理


(2)依据材料二,概括英国民主政治进程的特点。

材料三   《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就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麦迪逊语)。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邦宪法》中“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的内容。说明这种机制对美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材料四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2020-09-2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五校(宝坻一中、静海一中、杨村一中、芦台一中、蓟县一中)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文学——文化——文明

材料一   中世纪的文学以教会文学为主体。文学的作者以基督教的教士居多。教会倡导的文学作品的内容几乎全部来源于《圣经》,严格讲,是对《圣经》有关内容的演绎,缺乏真正意义上的艺术性。

唐代推行科举制,使一批中下层知识分子得到表现才华的机会,成为文学创作的主要力量。唐代思想开放,文化交流频繁,许多知识分子见识广博,而又有良好的各方面的艺术修养。唐代诗歌流派纷呈,有山水田园诗派、边塞诗派、新乐府派等,各派中都有传颂千古的名篇。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1)阅读材料一,比较西欧中世纪文学和中国唐代文学的不同点。

材料二   国际法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运用情况简表

1839年
林则徐组织人翻译瑞士法学家瓦特尔《国际法》,其内容后来又被魏源用到《海国图志》一书中
1864年
受清政府委托,传教士丁韪良组织翻译了国际法著作《万国公法》,从此开始了有组织地引进与翻译西方法律著作的进程
1912年《临时约法》颁布后,在国际上要求与他国地位平等、享有主权,在国内要求各民族和睦相处,享受同等权利的观念基本形成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第一次拒绝在损害国家主权的国际条约上签字


(2)国际法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据材料二,分析国际法在中国传播和运用的意义。

材料三   英国革命淘汰了已成为社会发展桎梏的绝对君主制。新政体兼有民主制(议会下院)贵族制(议会上院)和君主制(国王)三大要素。上院代表是大贵族,由国王任命,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下院代表是骑士和市民,由选举产生,握有国王征收新税计划的最终批准权。……形式也还是13世纪末以来英国政府的传统形式,但其实质内容却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简要说明英国17世纪制度文明创建的成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