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1787年宪法的背景、内容和原则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历史学是一门科学,不多也不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研究应坚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原则,“有一分材料,只说一分的话。”

制度史料结论

西周的分封制
周王朝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周武王将子弟和功臣、先代贵族等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三字经》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分封制有效增强了周天子的权威,实现了高度集权的垂直管理体系,使周的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唐朝三省六部制
三省六部制加强了皇权,提高了行政效率,收到了集思广益的效果,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

清朝的监察制
清代都察院听命于皇帝,已经成为集行政监察、司法检察和财政审计等职能为一体的国家最高监察机关。御史在纠举官吏时,可以采取拘捕、审讯甚至先斩后奏等手段。

材料二   “历史叙述是对历史的记录和描述,既包括历史事实的传递,也包括叙述主体个人意识的传递。”


——据:张定河《美国联邦制的基本原则及其历史演变》整理

材料三   中共的“三农”政策,是随着对社会主要矛盾认识的变化而不断调整的。



(1)根据材料一所给史学原则,补充表中空缺的史料和结论,并对错误结论加以修正。
(2)美国的联邦制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关系呈现出“由平衡到集权化”的演进趋势。参照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叙述这一趋势。
(3)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三揭示的历史现象,任选其中三次变革进行解读。
2021-08-10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15届高三第二次调查研究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秦代设置的御史大夫,开了大一统封建王朝监察制度的先例。汉代,御史大夫掌监察权,辅助宰相监察百官;御史大夫下设御史中丞驻于内廷,监督君主和皇室成员。唐代,监察权则愈加独立和系统,尤其重视防范皇室与政府相互争夺权力,因此,唐代的监察权划分成了台、殿、察三个监察系统;中央政府的监察系统包括监察与谏议两项。宋代的监察权在制度上体现为台谏分行,“政令之推行有缺失,则台官弹劾之;其政令自身有不当,则谏官封驳之”,台谏本以主持公议为要义,然而,伴随着政治结构内部相权低落而君权上升这一趋势,尤其是将谏官改为由君主亲擢这一重要转变,谏院遂形成与政府对立制衡之势,君臣一体的格局遭到破坏,监察权也失去了尊严与认同。明清时期,君权强化,但明代仍让权能极重的分科给事中制度监督政府专营部门,分科给事中享有审核权、封驳权、意见权和政令否决权。

——摘编自柳诒徵《国史要义》

材料二分权制衡作为西方立宪主义理论的核心,在被借以解读中国政治传统中的监察权原理时,从逻辑上来看,往往难以贯通融洽。围绕中国的监察权传统,钱穆在历史政治学视野中对监察权的基本原理及其宪制精神展开了系统性的新诠释:“中国传统政制,因由此制度之存在,故虽不能如西方之不能有国会与政府为对立,而政府权力仍有其自身调节之机制。”监察权内化于政府体系,这与西方追求监察权与行政权的对垒牵制的制衡原理泾渭分明。议会制政府中,民众与政府之间有一国会,民众对于政府的监督以及政府对于民众意见的获取均以国会为中介。“若我们说西方政权是契约的,则中国政权乃是信托的。”圣君贤相,常为中国社会上的一种普遍希望。信托政治的传统是以治理人的职权规定与政治责任是否匹配为核心,对于理想政治的追求不是以克制人性为中心,而是更为注重德望与实责的相辅相成。显然,相对于西方宪制架构对有限权力的热衷,中国监察权传统则更为重视国家治理者所具有的学识与道德如何转化为治理效果。

——摘编自胡云《风宪再造:钱穆政治思想中的监察权理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并作简要评析。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监察权理论在中国古代和近代西方政治的不同表现。
2022-07-2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祁东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制度演变

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都经历了漫长曲折的演进过程。某高中学生收集了一些相关历史资料,结合课堂所学,第一步绘制了下列示意图。



       A.古印度种姓制度             B.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组织系统            C.美国联邦政府结构

            D.三省六部制                                     E.等级君主制                                     F.三公九卿制
(1)根据上述制度产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2)有历史文献记载“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述制度中与记载相符的是______、______。(填写对应的字母,)
第二步整理资料
(3)下列资料中,能作为研究美国早期政治实践的原始史料是______、______。(双选)

第三步解读材料

有学者认为“与前代相比,秦朝的政治体制有两大特点:其一,废除封邦建国制,在全国范围推行郡县制;其二,废除世卿世禄制,实行由中央任免的流官任期制度。秦代的中央政治机构,延续战国君主集权政制的演变趋势而加以规范整齐。”


(4)请概括该学者对秦朝政治制度的认识(不能原文照抄)。
2022-02-21更新 | 210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宝山区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4 . "的确,这是富有的精英阶层害怕民主会危及他们的地位和财产而做出的事。然而,在他们自己看来,他们是高尚的稳定守护者,知道必须藉由共和的制衡机制来制约民主自毁其身的趋势。""他们"设计的"制衡机制"主要体现为
A.划分议会和君主的权力范围B.践行联邦制和三权分立原则
C.增加新兴阶级在议会的席次D.将总统制修改为内阁责任制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行政制度与本国国情结合,充分发挥行政效能是古今中外政治精英关注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路”本是中央派出的监察辖区之制,不是完整意义的行政区划。真宗咸平元年,“以西蜀辽隔,缓急应援不及,故分为益、梓、利、夔四路”,而咸平四年时,“又以漕鞔各司,其局难于均济”,故设置“川峡四路都转运使”,以便统一协调。可见合四路之上而设“都转运使”乃形势使然。宋室南渡,“川峡四路”作为西部战略要地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无论从政治、军事还是财政上来讲,川峡四路都需要统一协调合作,建立超越于川峡各路职权之上负有某一专责的职权机构,以提高对金作战效能,“四川”也就频频冠之于各职能机构之上。

——据刘复生《由虚到实:关于“四川”的概念史》

材料二     “中国于地理上分为二十二行省,加以三大属地即蒙古、西藏、新疆是也,其面积实较全欧为大。各省气候不同,故人民之习惯性质亦各随气候而为差异。似此情势,于政治上万不宜于中央集权,倘用北美联邦制度实最相宜。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整理统御之责;但于各省上建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连贯矣。”

——孙中山与《巴黎日报》记者的谈话(191111月)

材料三       反联邦党人警告说,一个“精力旺盛”的政府,比如新宪法所设计的这个政府,必然因为自己的权力而陷入腐败。离开人民的监督,政府官员的行为将和以前的弄权者如出一辙。而美国人前不久才以高昂的代价换来的自由,将再次受到威胁。

联邦党人认为,政府权力绝非自由的敌人,相反却是自由的保证。哪里的政府不够“精力充沛”和“高效能干”,煽动家和组织破坏者就出现在哪里,并找到他们罪恶滔天的机会。汉密尔顿写到:“与其不适当地限制立法机关的权威使政府为难并危及公共安全,不如去冒险用信任的危险。”

——加里·纳什《美国人民:创建一个国家和一种社会》


(1)“四川”得名于“川峡四路”。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川峡四路”发展演变的趋势。并简要分析造成这一趋势的主要原因。
(2)概括材料二中孙中山对中国行政制度的核心思想及其主要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的主张在当时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
(3)围绕是否实行联邦制,美国社会中形成了联邦党人与反联邦党人两个阵营。根据材料三,指出双方分歧的焦点。试从维护民主的角度,任选一方的观点进行评价。
6 . 有学者说:“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总统仅辖有外交、国防、财政和内政等部,在联邦行政机构供职的官员约占当时美国人口的1/2000,20世纪中叶,在联邦行政机构供职人员竞占当时全国人口的1/26左右,隶属总统的机构愈来愈多,因此有人形象地称美国总统为‘无冕君主’。”这一变化说明美国(     
A.民主政治是混合政制的共和版本B.权力制衡机制出现波动
C.由精英民主逐渐向大众民主转变D.政治制度存在巨大缺陷
2022-10-01更新 | 696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洛阳市2023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综合探究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是学习历史的基本素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根据材料提取图一到图二变化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此时段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演变的特点。

材料二   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因为它结束了长达二千余年的王朝时代。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革命的胜利不仅实现了两个半世纪以来民族主义革命传统的梦想,而且还超越了狭隘的种族诉求,将政权从满清那里解放出来,将它扩大到所有中国人:汉人、满人、蒙古人、回人和西藏人。从19111010日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11日共和国成立,其间仅共有83天。这样迅速的胜利在世界上其他任何伟大的革命中是罕有其匹的。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从政治变革的角度说明“民国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材料三   1819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受理了一个重要案件。马里兰州根据本州法律,向美国联邦第二银行设在马里兰州的一个分行征税,该分行职员麦克洛克拒绝交付税款,马里兰州就此向州法院提出诉讼,州法院判决马里兰州胜诉,麦克洛克遂向联邦最高法院提出上诉,最后,联邦最高法院判决麦克洛克胜诉,理由如下(节选):

“联邦政府是根据宪法而成立的,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实质上,……它的权力来自人民的授予,而非来自各州”。“宪法明确赋予了联邦政府如下的权力:征税、举债、调节商业、建立军队和宣战等。因为这些规定符合国家的根本利益,所以国会应该拥有行使这些权力的具体手段”。“……我们宪法和依据它所制定的法律均为全国最高法律,它们控制各州的宪法和法律,而不是相反,因此各州用以摧毁它的征税权必须受到否定”。

——选编自任东来《宪政历程:塑造美国的25个司法大案》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利用联邦宪法的相关原则对麦克洛克的胜诉进行解释。
2022-02-12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高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建国之初实行的是邦联体制,但是邦联体制在战后很快面临了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到1786年初,美国全部债务合计超过了4200万美元,而各州每年向邦联政府仅上缴50万美元,只能维持政府的日常开支;邦联政府无权制定统一关税,币制也不统一,致使国内商品流通不畅,政府无力保护美国商人在海外的利益;邦联政府无权维持军队,1786年,谢斯起义发生后,无兵又无钱的邦联政府一筹莫展,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需要强化中央政府的权力。

1787年美国在费域召开了制宪会议,为美国制定了第一个治国方案----1787年宪法。宪法确立了联邦体制,联邦政府为各州的中央政府,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1)最高立法机构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2)最高行政权属于总统,对宪法负责,对国会的立法有否决权。(3)司法权属于各级法院。1789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宪法10条修正案,用法律的形式保证了公民的人身与财产安全。但是,印第安人和广大黑人并不能享有这些基本人权,美国的联邦制度和民主制度仍有待完善。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邦联制下美国面临的无法解决的困局。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并予以简要评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什么美国人要制定一部这样分工明确的宪法?就像它的怀疑者所疑虑的那样:以政府低效率为代价的制衡是否值得?对于这些质疑,宪法的制定者们早就给出了明确的答复。托马斯杰斐逊认为:“自由政府是建立在嫉妒而不是信任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权力的问题上别再考虑相信人,要用宪法之链予以束缚,以免受其祸害。”由此可见,美国宪法归根到底还是为了达到不只是理论上的,更是保持于实际中的平等的目的。

——摘编自张一风《从美国宪法看三权分立》

材料二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为防止任何形式的政治、经济垄断,欧美许多国家接受并推行议会制,出现了所谓“议会至上”时代。进入帝国主义时期,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垄断集团为便于控制国家权力,推崇政府作用,弱化议会权力。掌握经济命脉的大资产阶级及其政治精英,通过复杂的社会过程和政治程序,将其掌握的经济社会资源转化为政治权力,不断扩大政策影响力,把广大民众排除在国家重大决策之外。随着西方国家干预和管理社会经济事务的职能不断扩大,国家权力进一步向政府转移,行政权力极度膨胀,导致政府与议会、执政党与反对党矛盾加剧,议会立法和监督作用受阻。

——摘编自柴尚金《当今西方代议制民主的困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宪法“分工明确”的目的。
(2)概括材料二中西方代议制民主出现的变化,简析这一变化产生的原因。
2021-12-13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郴州市嘉禾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20世纪以前美国的立法权基本掌握在国会手中,总统主要以使用否决权的方式参与立法,牵制立法部门。20世纪后,罗斯福经常通过频繁提交国情咨文的方式,来干预国会通过的由他建议的社会立法。由此参与、干涉立法,扩大政府的权力。由此可知,美国
A.三权体制下权力分配比重变化B.总统与国会之间的平衡被打破
C.分权与制衡原则遭到了破坏D.国会政治权力逐渐被总统限制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