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下表为1892~1900年间进入四川的洋货总值。据此可知(     
年度 1892 1893 1894 1895 1896 1897 1898 1899 1900
价值(海关两) 582.5万两 457.4万两 511.4万两 561.8万两 692.9万两 844.4万两 796.7万两 1307.5万两 1291.8万两

A.当时四川的近代化程度较高B.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进入新阶段
C.新通商口岸的开放加剧商品倾销D.商品输出是列强主要经济侵略手段
2 . 某历史学习小组在学习完“1840年至1901年间西方列强侵华战争”的内容后,拟定了一个研究性学习的主题(如下表),下列选项中,你认为最适合的主题是
主题:(1840—1901年)鸦片战争→《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
A.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B.中国军民的奋起抵抗
C.中国工业化步履艰难D.新民主主义革命崛起
3 . 下表为近代列强获取的一些特权。据此可知
年份(年)特权
1842英国货物自在某港按例纳税后,即准由中国商人遍运天下,而路所经过税关不得加重税例,只可按估价则例若干,每两加税不过分
1895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1898英国在获得北宁铁路借款管理权时,也取得了开滦煤矿的开采权

A.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日渐减弱B.英日结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
C.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深D.中国的自然经济抵制了西方侵略
4 . 1899年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英、俄等国发出关于对华“门户开放“政策的照会。下表是照会提出的三项原则。此后,列强相继接受了美国的原则。列强的这一做法反映出
原则一各国不得干涉他国在华势力范围及租借地的既得利益
原则二各国进出口货物关税均按中国现行税率,由中国海关统一征收
原则三各国势力范围对他国船舶征收的港口及铁路运费,不应有所差异
A.避免瓜分中国符合列强最大利益B.资本输出是列强侵华的根本目的
C.门户开放利于列强获得更多利益D.美国经济已经超越了西方列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下表是黄海海战中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推断
项目参战舰艇(艘)火炮(门)兵力(人)舰艇损失伤亡人数
中方1019120525艘沉没1200
日方1227235665艘重伤300

A.日军大获全胜B.北洋水师主力尚存
C.北洋舰队全军覆没D.李鸿章“避战保船”
6 . 下表是1895年1月17日清军在辽宁海城反击战(甲午战争中规模最大的陆战)前制定的作战日程表。据此可知,清军
1月14日(阴历十二月十九日)进攻
1月15日(阴历十二月二十日)夺城
1月16日(阴历十二月二十一日)灭贼
1月17日(阴历十二月二十二日)庆功

A.军事实力远远高于日本B.在战略问题上摇摆不定
C.存在着明显的轻敌倾向D.拟定了切实的作战规划
2020-11-1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汉中市十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英国日本
189469.496.26
190062.9911.20
190555.7114.04
191050.8916.14
191448.3120.39

A.近代英国和日本充当侵略中国的急先锋
B.甲午战后英国的国际地位明显低于日本
C.甲午战后日本加强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英国日本对中国的侵略以商品输出为主
8 . 下表是“克林德碑”的相关信息,其变化说明
时间事件
1900年德国驻华公使克林德在北京东单牌楼与清军发生冲突,被清军当场击毙,即“克林德事件”
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醇亲王载沣赴德国谢罪,清政府在克林德被杀处建立牌坊,即“克林德碑”
1918年德国在一战中战败,中国成为一战战胜国。克林德碑改名为“公理战胜碑”
1952年在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会议上,为表扬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所作的贡献,“公理战胜碑”改为“保卫和平碑”
A.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决心
B.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D.维护民族尊严与正义的基础是国家实力
9 . 下表是1894~1914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A.《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2020-10-09更新 | 670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西省赣州市寻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下表为不同史籍对甲午中日战争中丰岛海战的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历史叙述出处
“风闻提督阵亡,‘吉野’伤重,途次已没”。《冤海述闻》
“汪使(注:清明驻日钦使汪风藻)电称,日船在牙山受伤,未言提督亡、‘吉野沉’”李鸿章战后电文
一颗炮弹在“吉野”舰舰首右侧数十米处的海面上爆炸,飞溅的弹片即将“吉野”桅杆上的斜桁和一些信号绳索打断《(日)联合舰队出征报告》(秘本)
“吉野”舰中弹3发成为定论,“秋津洲”舰也被“跳弹”2发击中。“浪速”舰没有中弹《幕末以降帝国军舰的写真和史实》

A.日本的“吉野”舰中弹B.“吉野”舰提督阵亡
C.中日双方各有人员伤亡D.中日战舰损失数相当
2020-08-0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荣成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