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4年10月,日本发布由日本中国通宗方小太郎撰写的《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檄文,文中提到:“满清氏元(原)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虽然,我国之所惩伐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夫贵国民族之与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

——据维基百科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出兵中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批驳这一错误论调。

材料二见下表

抗日战争前夕《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


国力军力
工业总产值(亿美元)生铁产量(万吨)钢产量(万吨)石油产量(万吨)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总兵力
(万
人)
有训练的后备兵源(万人)军舰(艘)军舰总位(万吨)飞机
(架)

13.695.955.60.0210%202.950665.9600(作战305)

60239.763539.380%60余409.720077.12625

——据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一教参

(2)根据材料二概概括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劣势。在此等劣势下,中国为什么仍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材标题(即“伟大的抗日战争”)的理解。

2017-12-14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德宏州梁河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下表为《晚清中国学生留日人数表(大约数)》(据《日本留学中国学生题名录》整理)以下对1896~1905年留日学生人数变化的原因,分析有误的是
年代(年)1896189919011902190319041905
人数(人)13143266727124225578000

A.明治维新对中国知识界的吸引B.清末新政大力提倡留学
C.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度D.兴中会在日本东京成立
2017-05-21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94年10月,日本发布由日本中国通宗方小太郎撰写的《开诚忠告十八省之豪杰》檄文,文中提到:“满清氏元(原)塞外之一蛮族,既非受命之德,又无功于中国,乘朱明之衰运,暴力劫夺,伪定一时,机变百出,巧操天下……虽然,我国之所惩伐在满清朝廷,不在贵国人民也;……夫贵国民族之与我日本民族同种、同文、同伦理,有偕荣之谊,不有与仇之情也。”
——据维基百科
材料二 李鸿章在马关谈判会场,曾做长篇演说,其中明言:“此次战争,实获两个好的结果:其一,证明欧洲式之陆海军组织及作战方法,并非白种之民族所独擅,黄种之民亦可应用并取得成功:其二,贵国之长足进步,使我国从长夜迷梦中觉醒,得益匪浅。”.
——《马关议和中日谈话录》
材料三   见下表
抗日战争前夕《中日国力、军力对比简表》


国力
军力
工业总产值(亿美元)
生铁产量(万吨)
钢产量(万吨)
石油产量(万吨)
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
总兵力
(万
人)
有训练的后备兵源(万人)
军舰(艘)
军舰总位(万吨)
飞机
(架)


13.6
95.9
55.6
0.02
10%
202.9
50
66
5.9
600(作战305)


60
239.7
635
39.3
80%
60余
409.7
200
77.1
2625

——据人民版历史教材必修一教参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日本出兵中国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批驳这一错误论调。
(2)李鸿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请结合此后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事件予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在抗日战争中的劣势。在此等劣势下,中国为什么仍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教材标题(即“伟大的抗日战争”)的理解。
2016-11-27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云南德宏州芒一中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原文。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材料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
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各国人民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的贡献!
———习近平《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讲话》
(1)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古诗创作的时间、背景及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从国际背景和侵略方式的角度分析两则原文的最大不同之处。
(3)依据材料三,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2016-12-12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四川绵阳南山中学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6 . 下表是中国近代参加某一不平等条约签订的部分代表名单。该条约签订后
A.列强侵华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C.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D.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
7 . 史论结合、依据特定的历史条件评价问题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原文。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1)依据材料一,概括两个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分析两则条约内容的最大不同之处。
材料二 从1937年到1945年,8年中,除西藏、西康、新疆、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外,我国其它省份皆遭日军铁蹄蹂躏,伤亡人数达3500多万,直接和间接财产损失共达620多亿美元,冻死、饿死者不计其数。
——摘自《百度百科·日本侵华战争(词条)》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文化、及生态的角度概述日本侵华战争对中国的严重破坏。
材料三 2014年2月27日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为什么将9月3日确立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中国人民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举行国家公祭日的意义是什么?
2016-11-27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浙江舟山中学高一上期中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
上午9:10-11:30(203会议室)北洋海军的悲歌
下午2:30-3:30(201会议室)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下午3:40-5:30(205会议室)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抉择

A.基督教与太平天国运动B.近代中国经济的工业化
C.西化思想与洋务运动D.甲午中日战争及其影响
2017-05-25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怀仁县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丘逢甲《春愁》
材料二
下表节选自《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原文。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前第二条内言明开关俾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材料三   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李泽伟《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铭记日军侵华历史》
材料四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在那场惨烈的战争中,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面对侵略者,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彻底打败了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捍卫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发展的文明成果,捍卫了人类和平事业,铸就了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
在那场战争中,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中国人民将永远铭记各国人民为中国抗战胜利作出的贡献!——习近平《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讲话》
(1)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的诗创作的时间、背景及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从国际背景和侵略方式的角度分析两则原文的最大不同之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4)依据材料四,分析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综观中国的抗战纪念,形式越来越丰富,规格越来越提升,内涵越来越深刻,这有着怎样的现实意义?[
2016-12-13更新 | 1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2017学年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表反映了19世纪末汉口至上海航线的各轮船公司概况
开办年
国别
公司
船只(艘)
吨位
1875
中国
招商局
4
5860
1887
英国
太谷、怡和
7
13922
1898
日本
大阪

6581
1899
德国
瑞记、美最时
5
5743


图一19世纪下半期中国工业分布图(局部)

图二 一战期间,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分布图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出这一时期长江航运业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图二与图一相比,长江三角洲的工业生产和工业分布有哪些新变化?
(3)历史学家们曾指出:“中国的近代化首先在江南展开绝不是偶然的”。请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