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实行片面协定关税和领事报关制度等。1854年,江海关(上海海关)税务管理委员会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出现的第一个由外籍人士监管洋货、征收洋税的海关。1858年,中国被迫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规定任凭清政府总理大臣邀请外人“帮办税务并严查偷漏”。其后,各开放口岸先后聘任洋人开设新式海关,洋人从“帮办税务”的“客卿”,逐步成为主管海关事务的实际领导者。19世纪60年代总税务司署成立后,形成了以外籍总税务司和税务司为核心的中国近代海关管理体系。中国近代海关名为中国政府机构,实则为西方列强掠夺中国政治经济利益的“国际官厅”,成为中国近代社会的一个独特缩影。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风雨兼程三千年—中国海关发展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海关管理体系形成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近代海关管理体系。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茶的故乡。清中期后茶业商品经济迅速发展,鸦片战争前夕年出口量近40万担。五口通商后,洋商闯入广州、上海等地设行抢购茶叶,夺走了中国茶叶贸易自主权,打破了官商对茶叶的控制和专卖。为适应出口需要,老茶区深挖潜力,扩大生产规模,新茶区也不断出现。中国茶叶在19世纪80年代前,基本垄断世界市场。1870年至1876年出口稳定在180190万担之间,1877年突破200万担,并继续有所增长。然而繁荣掩盖着茶叶厘税太重、粗制滥造、流通环节太多、剥削加重等严重问题。1891-1920年出口从170180万担逐渐下降,1917年锐减至40多万担,从此再也没有恢复之日。

——摘编自陶德臣《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发展阶段与特点》

材料二   印度本不产茶,19世纪30年代初,英属印度始从中国引种茶籽茶苗,发展茶业经济,成立阿萨姆公司,不断引进茶籽种植。1848年,茶叶经济间谍福顿潜入中国内地,窃取了大量茶叶情报以及种茶和制茶的技术。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阿萨姆种也日益代替中国茶种。植茶公司日益增多,印度茶产量稳步增长。1872年,揉茶机制成并在阿萨姆茶业公司装置使用,机器制茶很快代替手工劳动。大规模的资本主义茶场及股份制茶厂占据绝对优势。1881年成立印度茶业协会,使印度茶业经营“进入普遍化、系统化及单纯化之时期”。1900年原茶业协会成立科学部,专门研究茶叶生产制作。至20世纪初,印度成为世界头号茶叶生产、出口大国,其产量和出口量均占世界50%以上。

——摘编自陶德臣《英属印度茶业经济的崛起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印度茶叶经济崛起的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中国、印度茶叶的发展中我们应注意哪些问题?
3 .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道路,但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前仆后继,谱写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壮烈诗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权威,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接踵而至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要解体一样。

——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材料二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三为保卫辛亥革命的政治成果,防止袁世凯上台后倒行逆施搞封建复辟,南京临时政府迫切希望制定一部国家根本法来规定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191238日,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通过《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明确规定人权“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并在第二章“人民”部分规定了广泛的权利就权力分立与制约原则而言,《临时约法》确立了三权分立体制,试图建立一个议会制和责任内阁制的民主共和国。

——摘编自韩大元《辛亥革命与宪法学知识谱系的转型》

材料四民国建立后……引发了以传统政治为基础的旧有伦理与价值体系的松动,男人剪辫子、女人放足、青年离家、自由恋爱、神位被黜、洋货畅销、西学昌盛……这些社会生活的表征,实际反映的是传统价值观念开始失去在社会中的正统地位。

——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最严重影响是什么?
(2)指出材料二中的土地分配原则是什么?《天朝田亩制度》是哪一场运动的革命纲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临时约法》的性质。
(4)如果说“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革命”,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辛亥革命的成功之处。
2021-01-13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理科)
4 . 道光元年(1821年)十一月,两广总督阮元就美国商船水手伤毙民妇案向道光帝上折奏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阮元奏审办伤毙民妇之夷船水手折今咪唎坚国夷人因民妇郭梁氏买果争闹,用瓦坛掷伤落水身死,已据供认明确,照例拟绞,情罪相符……于本年十月初三日将该凶夷照例绞决,以彰国宪,并夷人买取食物向系官给买办,今民妇郭梁氏私将蕉、橙卖给夷人,殊属不合,业已被伤身死,应毋庸议。

臣复谕饬洋商(注:行商)伍敦元等传谕该大班,当知天朝法度尊严,该夷人既赴内地贸易,自应安静守法,该大班及船主等务须时时戒饬船内水艄人等,毋许滋事逞凶,设已酿成事端,该大班即应查明肇衅生事之人,立时指名交出,听候地方官查审究办,切勿袒庇诿延自取重咎,以仰副天朝恩溥怀柔之至意。

——摘自《清代档案史料选编》(四)


(1)此案办理反映了当时清政府对外交往的哪些特点?
(2)此类案件若发生在19世纪50年代,处理结果会有何不同?说明理由。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追求近代化的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对古老东方(封建制度)的胜利。

材料二: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亡,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地主阶级洋务派、资产阶级改良派和革命派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走一条“不是先占领城市后取乡村,而是相反的道路”,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改编自《中国近代史》

(1)依据材料一,概况导致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政治原因是什么?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2)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曾尝试走“美国人的路”“共和之路”,请指出这次实践活动及其所取得的重大成果。

(3)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走“相反的道路”是一条怎样的道路;并说明与近代中国其它政权相比,“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6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开端,人们从不同角度认识这场战争,对其战败的原因一直 是学界关注的焦点。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沿海水师,率皆老弱无用,军器率多残缺,并不修整。又战船率用薄板旧 钉,遇击即破,并不及夷器之凶利坚固,作何抵御?似此废弛,何以肃边威远?

——《鸿胪寺卿黄爵滋敬陈六事疏》(1835 年)


材料二 至于鸦片一案,则为清运告终之萌芽。盖是役也,为中国科学落后之实验,
为中国无世界知识之实验,为满洲勋贵无一成才之实验。

——孟森《清代史》


材料三 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是一个军事问题,
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
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在近 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
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 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中国先进的知识分
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

——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 170 周年反思》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分析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
(2)材料二认为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作者认为这场战争实际是一个思想问题,请指出这一思想问题的 实质。举例说明清代中国在鸦片战争后内部改变的实践。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