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一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3 道试题
1 . 耆英在《南京条约》签订的第三天,主动对英国出让“领事裁判权”,认为让英国人管理英国人是免除争端最省事的方法。这本质上反映了
A.清朝吏治腐败B.清政府缺乏近代国家主权观念
C.清政府奉行妥协外交政策D.清朝官员外交灵活务实
2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天朝”体制遭到冲击,形成了近代不对等的中外关系。图中①处应填的条约是
A.《天津条约》B.《南京条约》C.《望厦条约》D.《瑗珲条约》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11842年的远征军在1841821日由香港出发,首先占领厦门,然后占领了舟山岛,把这个岛作为他们以后军事行动的军事基地。这种军事行动的目的,在于侵入中部大河长江,并溯江而上,直达离江口约200英里的南京城。     

——据[德]恩格斯《英人对华的新远征》

材料二:伦敦和利物浦的商界……希望:自1842——1844年签订的条约应予修订……中国关税应予重订;另外,所有的外国人均可进入大多数的港口,甚至可以沿河道和运河深入中国的内地。

——《两个世界杂志的年鉴》第7期(1856——1857

材料三:历史的脚步,告诉近代中国的爱国主义者,在抵抗外国侵略的这一基本要求下,必须有了解世界、学习西方的眼光和心思,把外国的好东西作为改造中国的借鉴。     

       ——据陈旭麓《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英国的“远征”是哪次侵华战争?指出其根本目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3)概括说明19世纪先进的中国人在“学习西方”基础上进行了哪些重大实践活动。
2022-03-03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超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的茶叶、丝等农产品出口大量增加,这一现象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国经济开始卷入世界市场B.中国丝茶生产的迅速发展
C.中国丝茶的质量提高D.中国自然经济的彻底瓦解
2022-03-03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超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上半期,英国进行宗教改革,与罗马教会决裂,确立了自己的民族教会安立甘教会,国王成了英国教会的最高首领。国王是这块国土上最高的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国王对教会是王权至尊。王权至尊的背后不仅是政教的一体化,也代表了对国家及国家主权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正是民族国家兴盛所必不可少的。正是在宗教改革的历程中,英国民众开始认为英国不同于并且高于其他欧洲国家,这种民族内部的认同感和相对于其他民族的优越感以后持续增长,到了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达到了最高峰。学者们一致认为,伊丽莎白时代标志着英国民族国家的兴盛。

——摘编自蔡骐《论英国宗教改革的政治遗产》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殖民者蜂拥而来,士大夫阶层的最初反应与历史上其面对外族进扰的反应并无二致,他们所关注的不是中国主权利益受到损害,而是传统华夷秩序遭到践踏。绝大多数的普通中国民众,用恩格斯的话说则是依然“保持平静,让皇帝的军队去同侵略者作战”。而甲午战争的失败,深深刺痛了中国人因循守旧和麻木的神经,并在事实上直接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突变。甲午战争不仅促成了中国人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更重要的是让当时中国的政治精英同时意识到了建设现代民族国家的极端重要性。

——摘编自孙军《试论甲午战争与近代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宗教改革的特点及其对民族国家兴盛的促进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与英国民族国家意识形成原因的不同之处,并概括“中国民族认识的突变”的表现。
2022-02-20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2021-2022学年高二(普职融通部)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近代以来,中国外交与世界变局相互激荡;当前,世界又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材料一   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为起点,清王朝遇到了来自西方列强和西方化的日本几个回合的强烈冲击,并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不仅仅丧失了主权的独立和完整,清王朝也最终成了“洋人的朝廷”。

材料二 顾维钧(顾维钧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卓越的外交家之一)的滔滔雄辩,在巴黎和会上引起强烈反响。然而,中国的命运又岂是一个外交官的雄辩所能改变得了的?五强控制的和会最终决定由日本获取德国在山东享有的权益。

材料三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力,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我们应该以我们共信的原则给世界建立一个范例,证明各国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材料四   “中国同任何国家没有结盟的关系,完全采取独立自主的政策。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邓小平(1984年)

材料五 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下,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向世界发出“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声音。中国致力于亚投行的快速扩员、“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扩大,充分说明中国的大国责任与担当快速增长,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

—摘编自严文斌《解构百年大变局之“变”与“局”》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丧失“主权的独立与完整”?造成清王朝在外交上不断丧权辱国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2)据材料二,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主要诉求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巴黎和会外交失败”所引发的“爱国群众运动”,以及中国外交代表团的最终决定。
(3)结合材料三指出:这里的“原则”指什么?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这些原则有何重大意义?
(4)材料四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政策的新特点是什么?
(5)据材料五,指出中国在当前的世界大变局中所提出的国际关系新理念,以及相应的外交作为。
2022-02-17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女子只可于家庭教之或受母教,或受保姆之教,令其能识应用之文字通解家材料庭应用之书算物理,及妇职应尽之道,女工应为之事,足以持家教之而已。其无益文辞概不申用回必教。

——陈学恂:《中国近代教育史教学参考资料》(下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年,第75页

材料二   基督教会之学校,初非专门之教育家所设立,其志亦并不在教育人才以促进教育之进步,力欲以学校为一种补助之物,以助其宣传福音之业。

——杨剑龙:《教会学校文化教育与中国现代作家》,载《江海学刊》2007年第4期

材料三   传教士虽然采用免费入学办法,但进校学生不多,中途退学的也不少,尤其是女校更不易招收学生。如传教士于一八五O年在广州开办一所洋学堂,开学时只有三名学生,不久,其中二名因不堪周围舆论的压力而退学。同年在广州由传教士开设的一所女子寄宿学堂,开学那天,本来报名上学的女生一个也不敢前来,后来总算动员来了几个,不久又全部退学

——顾长声:《传教士与近代中国》,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27页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教会女校出现的原因。
(2)材料三中教会女校遇到了什么问题?请分析原因。
(3)如何评价教会女校的创办。
2022-01-21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酒泉市玉门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图为1799-1839年间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数量统计图。据此可以判断,鸦片的大量输入
A.得益于鸦片贸易的合法化B.损害了中国利益和人民健康
C.根本改变了中英贸易格局D.是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9 . 晚清思想家郑观应指出:“外人在我国旅居,不隶我国治下,只受彼国公使领事所辖,一如在本国然。”该材料反映出列强在华攫取的特权是
A.协定关税权B.领事裁判权C.通商口岸传教权D.内河航运权
10 . 下表是上海道台职能的变化情况,如表定程度上反映出18世纪以来中国
时间职能
1725年民政、防务
1825年民政、防务、财政(海关)
1843年民政、防务、财政(海关)、外交(夷务)
1865年民政、防务、财政(海关)、外交(洋务)、现代化项目
A.官员选拔方式逐渐发生变化B.中央集权的强化
C.对外态度和观念的变化历程D.从闭关自守走向主动开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