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9 道试题
1 . “务须进入中华帝国的北方口岸和首都,马嘎尔尼那时的岁月已经远去,如今要与天子本人,而不是地方代表,要在朝廷宫中,而不是在总督府等衙门,继续商谈已从帝国南部或中部重镇开始的关系。”西方列强的这些强烈愿望最早实现于
A.中英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 . 1875年11月15日,香港《北京新闻公报》公布了一则有关外国人在华旅行的法令:外国人在华各省旅行须出示盖有特殊官印的护照,外国人如有非法行为就近递交该国领事馆处理。这主要说明清政府
A.司法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独立主权意识有所增强
C.外交开始出现制度化
D.已认识到传媒的作用
3 . 据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等有关资料统计,从大沽炮台失陷的第二天到6月15日,清政府调京师、察哈尔、密云、热河、黑龙江、吉林等处兵勇共14900名。其中调赴通州一带防堵的9900名,调赴南苑防堵的4000名,调赴山海关防堵的1000名。据以上材料判断,此次布防应发生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 . 美国驻华公使瑞德·威廉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从外交角度来讲,这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中国同意打开门户,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添加几个新港口那么简单……而是绝对和彻底的打开了她辽阔版图的每一个角落。她同意我们的汽船可以在她中部的大河沿河而上。她还同意,如果我们愿意,可以在北京开设使馆。”这封信写于(     )
A.第一次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5 . 针对某条约的某条款,大学士桂良认为:“夷人最怕花钱,任其自备资斧;又畏风尘,驻之(北京)无益,必将自去。”此事发生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C.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2016-12-12更新 | 196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5-2016学年河北正定中学高二下期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1858年6月,清朝某大臣上书:“……国家内匪未净,外患再起,征调既难,军饷不易,此战之不可者四也。”与这一奏折直接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①鸦片战争②太平天国运动③第二次鸦片战争④义和团运动⑤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④⑤
8 . 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极力推动鸦片贸易合法化,其意图在1858年通过《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的签订得以实现。1905年自由党上台后,英国议会主动提议逐年削减并最终停止对中国鸦片出口。这种变化说明
A.鸦片贸易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B.工业革命的发展使鸦片贸易无利可图
C.英国政府的外交政策受制于政党利益
D.自由主义者开始反思鸦片贸易的罪恶
2016-11-27更新 | 718次组卷 | 21卷引用:2017届河北省武安市第三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9 . 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照,准其前往。故请烦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该类护照最早出现的时间可能是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10 . 近代某位皇帝在闻悉某个不平等条约的内容后,发表措辞严厉的上谕:“总之,进京一事,万不能允,内江通商,必须消弭;其余两事,亦当设法妥办。”据此推测,这位皇帝和这个不平等条约应是(   
A.道光帝 《南京条约》B.咸丰帝 《天津条约》
C.咸丰帝 《北京条约》D.光绪帝 《马关条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