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第二次鸦片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8 道试题
1 . 同治年间,美商在北京宣武门外修建了一条一里多长的铁路,希望引起清政府的关注,但没有几天就被步军统领衙门拆掉了;英国工程师向清政府建议兴修汉口至上海等六条干线铁路,遭到拒绝。这些现象说明当时清政府
A.注重维护国家主权
B.仍缺乏近代化意识
C.对外政策发生了变化
D.在被动地向西方学习
2 . 为适应西方外交代表驻京的需要,中国被迫设立总理衙门作为办理涉外事务的机构。19世纪70年代后,该衙门的职权逐渐被有意识地转移给直隶总督所兼任的北洋大臣和两江总督所兼任的南洋大臣,尤其是李鸿章的直隶总督衙门实际上成了中国的“外交部”。这反映出当时
A.列强势力集中在两江和直隶总督辖区
B.地方实力派崛起冲击了中央集权体制
C.李鸿章处理外交事务的能力举世公认
D.天朝上国观念对中国外交仍存在影响
3 . 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时人诗中提到“通川(州)烽火逼,(咸丰帝)仓皇幸热河。密云惟豆麦,宫禁满兵戈。”导致“仓皇幸热河”的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4 . 1858年中美《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大清国大臣与大合众国大臣公文来往,应照平行之礼,用“照会”字样;领事等官与中国地方官公文往来,亦用“照会”字样。这一规定
A.反映中国被迫接受近代外交规则
B.表明中美两国开始平等外交往来
C.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D.扩大了美国在华的领事裁判权
2019-04-01更新 | 293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雨果(1802-1885年)曾写过一封信给法国的巴特勒上校:“您问我对于远征中国的看法……您认为在维多利亚女皇和拿破仑皇帝的双重旗帜下对中国进行的这次远征是英法两国共享的光荣;您想知道我对这次英法取得的胜利能给予多大程度的赞同。”信中的“这次远征”是指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6 . 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一直没有设置专管外事的机构。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正式建立专掌外交事务的专门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反映了
A.中国外交向近代化迈进
B.清政府放弃“天朝上国”思想
C.中国与列强走向“和好”
D.近代中国外交走向了独立自主
7 . 1871年,清政府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约定“两国指定各口,彼此均可设理事官,约束己国商民。凡交涉财产词讼案件,皆归审理,各安己国律例核办。”这一约定
A.为日本侵华创造了条件
B.说明清政府已深谙近代外交
C.促进中日逐步走向联合
D.表明双方未意识到司法主权
8 . 1854年8月,英、美公使乘兵船北上,要求面见皇帝和大学士,提出修约要求。清政府派官员到大沽口外拦阻,并认为“所开各条,均属荒谬已极,必须逐层指驳,以杜其无厌之求”。清政府这一做法
A.反映了部分官员民族意识觉醒
B.实际上是否认了《南京条约》
C.体现了“天朝上国”的外交理念
D.有效遏制了欧美大国的侵略
9 . “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指英法联军)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它使中国被迫签订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10 . 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2019-01-30更新 | 2824次组卷 | 35卷引用:2014届广东省肇庆市四中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