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鸦片战争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鸦片战争以后,由通商口岸发展壮大的城市,不仅没有承担起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责任,相反“它们是外国商品进入中国的大门,也是中国财富外流的老鼠洞”。这种情况表明
A.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B.列强侵略阻碍城市化进程
C.近代城乡差距不断扩大D.通商口岸被欧美列强控制
2 . 如表为1842—1858年《筹办夷务始末》中外交辞令统计情况。这说明当时
类别外交辞令
对外关系基本哲学天下、天朝、天威、中外一体、抚驭中外、抚有万邦等
对西方国家看法丑类、逆夷、夷性犬羊、性情狡诈、装骜不驯、夷祸、狼狈为奸等
对西方国家政策查办、多方开导、恩准、格外施恩、办理夷务、驭夷、顺其性而驯之等
西方对中国态度情词恭顺、仰赖天思、俯首听命、真自悔过、乞恩、四夷来服等

A.列强侵华程度不断加深B.西方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
C.中国外交出现制度性变化D.清延固守传统华夷观念
2020-04-14更新 | 31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0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三第四次模拟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面“世界工业生产相对份额(1750—1880年)对比表”,对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国家\年份1750年(%)1800年(%)1830年(%)1860年(%)1880年(%)
英国1.94.39.599
美国0.10.82.47.214.7
中国838712.5

A.制度创新是各国工业发展的共同原因
B.独立战争促进了美国工业的迅猛发展
C.闭关锁国造成了中国工业的严重落后
D.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工业领跑世界
4 . 1843年起,英国指派港督管治香港,同时港督兼任在华贸易总监和全权大臣。1859年后,英国解除了港督的兼任职务,港督专司总督一职。英国进行上述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A.香港人民抗英运动高涨B.列强侵华格局发生变化
C.中英形成暂时和好局面D.英国扩大对华侵略需要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荷兰商人资本崛起于波罗的海,成长于地中海,兴盛于海外殖民地。16、17世纪,荷兰商人资本逐步主宰了波罗的海的贸易,并使之成为荷兰的“母体贸易”。此后荷兰商人资本大肆抢占威尼斯、热那亚“富源贸易”市场份额,运用自己的海上优势,逐渐控制了地中海世界的转运贸易。17世纪初,荷兰商人紧随葡萄牙、西班牙的海外扩张步伐,在大西洋和印度洋上开辟新的贸易路线,并先后创建东印度公司、西印度公司,荷兰商业体系扩展到东西印度,把全球贸易中具有战略意义的物资如白银、香料控制在自己手中。荷兰人发展出近代的信贷、金融、薄记体系,把阿姆斯特丹建成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资本市场。到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新的国际转运贸易中心与货币金融中心。

——摘编自罗翠芳《荷兰商人资本探微一兼谈西欧商人资本》

材料二   1925—1933年,经上海港完成的外贸进出口货值平均占全国港口的55%,国内贸易货值平均占全国港口的38%。1933年仅上海30人以上的工厂已达3485家,占全国12个大城市总数的36%,资本总值为19087万元,占全国12个大城市总资本额的60%。近代上海确立了其在全国棉纺织业、面粉加工业等多种轻纺工业的统治地位。

——摘编自张忡礼主编《城市进步、企业发展和中国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欧洲国际转运贸易中心与货币金融中心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上海在全国经济格局中的地位。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海和阿姆斯特丹这两座城市的发展所体现的不同时代特征。
2020-01-21更新 | 665次组卷 | 21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几千年来,伟大的伦理与宗教传统已经构造了我们这个世界的精神图景。尽管在不同的种族、语言、宗教和文化之间甚至内部存在矛盾与冲突,但是,大势所趋,人类试图跨越种种分界线,追求相互接触和交流的努力从未休止。事实上,正是这种不同伦理和价值系统的相遇相通给人类的文化、思想注入了生命力。文明对话以人类文明的多元性为前提,它承认平等与差别。如果没有平等,就没有共同的基点;如果没有差别,就没有沟通的必要。当平等成为对话的基础时,差别将使这种为对话付出的共同努力具有令人向往、必要和富有意义的成果。

——摘编自杜维明《文明对话的语境:全球化与多样性》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阐述。(论题明确、具体,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鸿章将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局势形容为“数千年未有之变局”;188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一书》中指出:“近者洋人智学之兴,器艺之奇,地利之辟,日新月异:今海外略地已竞,合而伺我,真非常之变局也……臣谓变法,则治可立待也”;吕思勉先生认为:“自西力东侵,中国人遭遇旷古未有的变局……且将数千年来的君主专制政体,一举而加以颠覆。自五口通商,我国民感觉时局的严重,奋起而图改革,至此不过70年,而有如此的大成就,其成功,亦不可谓之不速了”。

——摘编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吕思勉《中国通史》等


围绕材料中“未有的变局”,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先后与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1842年)及其附约《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即《虎门条约》(1843年),在《虎门条约》中规定了片面最惠国待遇。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五月十八日,清政府代表耆英与美国代表顾盛在澳门望厦村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即《中美五口通商章程》,美国从清政府那里得到片面最惠国待遇。

——摘编自茅海建《当代学人精品:茅海建卷》

材料二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世贸组织的《1994年关贸总协定》及其他协议在有关条款中规定了成员之间应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最惠国待遇要求在世贸组织成员间进行贸易时彼此不能搞歧视,大小成员要一律平等,只要其进出口的产品是相同的,则享受的待遇也应该相同,不能附加任何条件,并且是永久的。

——摘编自刘德标、祖月主编《国际经贸组织条约惯例手册》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述近代与当代中国给予他国最惠国待遇的背景,并比较其在近代与现代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最惠国待遇的认识。
2020-01-07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2019年高三上学期统一调研测试(二)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我看来,英国一直竭尽全力忘记它与中国打了两次鸦片战争的事实,在英国中学和大学的历史课上看不到鸦片战争的内容是十分可能的。1900年前后,一些英国历史教科书在谈到香港和英帝国在东方的管辖范围时,就不再提及鸦片战争……1997年香港移交时英国高官的告别演说,也对鸦片和为鸦片打的那两场战争只字不提。”

——英国学者茱莉亚•拉佛尔:《鸦片战争》

“英国应该有足够的勇气和心胸去反思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否应被列入英国中学历史教纲,本质上是英国社会对过往黑暗历史如何反省的态度问题。”“列入教学大纲的内容,代表着被政府定义为重要的、有必要学习的知识。”

——英国华裔社会学者何越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用中文撰写一份致英国教育大臣的建议。要求:有自己的观点且观点正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0-01-07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2019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在鸦片战争后的对外谈判中,清政府认为治外法权(英国人在中国只受英国法律约束)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协定关税可以省除争执,只一味觉得五口通商妨碍自身利益。这表明清政府
A.彻底屈服于列强的坚船利炮B.夜郎自大脱离世界发展大势
C.认为经济主权高于政治主权D.对国家主权的认知存在缺陷
2019-12-28更新 | 449次组卷 | 38卷引用:广东省珠海市珠海二中、斗门一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