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甲午中日战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 道试题
1 . 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客观上说明清政府(  )
A.对列强的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B.由保卫主权转向了卖国立场
C.外交政策正逐步接轨国际规则D.始终利用国际规则维护主权
2022-03-15更新 | 278次组卷 | 60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1840—1894年,资本在100000元以上的外资企业在中国有23家,设立时的资本总额为7631000元。1895—1913年增加到136家,设立时的资本总额为103153000元。外资企业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B.自然经济的完全解体
C.列强侵华上升到资本输出的新阶段D.“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中国的对外贸易和海上交通十分发达……中国的船只远达大西洋沿岸,指南针正是这些远航水手传到阿拉伯和波斯的。通过他们,中国发明的航海罗盘为欧洲人所熟悉。13世纪初,欧洲开始有航海中使用指南针的记载。

传教士大批来华是在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他们带来了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物理学和机械学知识……顺治和康熙(1644~1722)对传教士比较信任,西学遂大量传入。

——据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材料二 从鸦片战争到1895年,清政府主要引进军事技术和少数相关技术,对西方技术体系一知半解,未发展机器制造等基础技术和基础工业。

——据张柏春《近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阶段特征》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到明清时期中国科技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政府引进西方技术的历史背景。
2020-12-2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澄海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2014年,中国考古人员在辽宁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命名为“丹东一号”。最终考古专家以沉船上发现的英国原装进口的瓷盘碎片拼接出的篆书体文字“致远”而确定了该船只的身份。据此及下图获取的最主要信息是

磁盘周边英文翻译成汉语为:大清帝国海军致远舰(邓世昌担任管带即舰长)
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落后B.北洋海军官兵素质极高
C.洋务运动的开展和见证D.晚清社会中流行篆书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甲午中日战争后,法、俄、比结成同盟,与英、德、日集团争夺对中贷款权;同时,法国又与竞争对手英、德、美签订协议,组成四国银团,不惜“牺牲盟友利益”来共同瓜分对华贷款份额。这表明当时
A.列强在华利益具有一致性B.瓜分中国已经成为列强的共识
C.列强积极维护清政府统治D.资本输出成为列强侵华重要手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894年7月,日本两位著名思想家福泽谕吉、陆羯南同一天分别发表文章《日清战争是文明与野蛮的战争》《妨害我帝国对韩政策的国度乃非文明之国》。这两位日本思想家的目的是
A.反对日本的对外扩张政策B.与欧美列强展开舆论争夺战
C.支持中国国内反清运动D.鼓动国内外势力支持日本侵华
7 . 论及近代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方式的变化,有学者指出:“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的依附地位。”文中的“此”当指
A.《南京条约》的签订B.《马关条约》的签订
C.《辛丑条约》的签订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8 . 自开商埠,是近代中国完全不同于约开口岸的另一种通商口岸。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甲午战后,外国列强争相在中国攫取势力范围,并在各自势力范围内,强租港湾,强索铁路修筑、矿山开采等一系列垄断性特权。

1898年4月,总理衙门奏请开湖南岳州、福建三都澳、直隶秦皇岛为通商口岸,这是中国第一批自开商埠。同年8月,清廷又颁发“广开口岸”上谕:“欧洲通例,凡通商口岸,各国均不得侵占。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杜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后北洋大臣袁世凯、山东巡抚周馥等于1904年春奏请将山东济南、潍县、周村一并自行开为商埠。

济南开埠后,一跃成为“山东内陆第一大商贸中心”。据统计,1927年,济南城关及商埠两地区的商户已达6700家。1904年,电影传入济南,一名德国人在济南经三纬二路建立了济南历史上第一家电影院——“小广寒”。这一年,自行车在济南销量大增。济南成为清末城市“自我发展”的一个典范。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等


(1)根据材料并结仓所学知说概括清末中国自开商埠的基本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中国自开商埠的历史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石约翰对《清季外交史料》中的“主权”二字进行统计,发现从1875年至1894年间,“主权”二字仅在每百页出现“一次”,而从甲午之后的1895年起,“主权”二字的出现频率显著增加。这反映出
A.甲午中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分水岭
B.晚清政府坚持“天朝上国”思想
C.甲午战后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D.西方的“主权”思想已引入中国
2019-09-15更新 | 1288次组卷 | 42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中南校2017-2018学年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0 . “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
A.《南京条约》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D.《马关条约》
2019-01-30更新 | 2507次组卷 | 57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