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马关条约》和甲午战争的影响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近代民族主义的形成发展与中华民族反抗西方列强侵略的斗争紧密相连。

材料一 :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生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情感油然而生。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材料二 :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梁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南京条约》中丧失的国家主权。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析梁启超当时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时代背景。
2022-04-0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湟源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军国主义妄图独占中国由来已久。……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加了一系列侵略战争,其中大多数是侵华战争。

材料二


材料三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有关史实,概括指出“明治维新以后七十余年”,日本发动和参加的一系列侵华战争(至少列举两例)及其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至少说出两个表现)。
(2)哪次战争导致材料二中图一所示的现象出现?签订的条约中的哪条内容标志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上升到了一个新阶段?
(3)图二中日本召开的会议制定了哪一政策?图三、图四说明日本为完成这一政策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如何?
(4)图一和图五中,代表中国签字的分别是什么政府?在涉及民族利益、国家主权等重大问题时,它们的态度有怎样的不同?
(5)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2019-12-2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青海省格尔木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诗歌作为历史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它以生动精练的语言,具体感人的形象,耐人深思的议论,融诗、史于一体,义理深邃、寓意深远。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材料一: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英佬把家当。江山万里应犹在,只是边疆改。问君港岛可曾留?对此只抛泪眼也无谋。

材料二:清末诗人邱逢甲的《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三:辛酸一九零一年,八寇强迫条约签。战火殃及到内地,国土步步被沦陷。……使馆界划东交巷,驻军北京山海关。主权严重被剥夺,中国社会陷深渊。

材料四:破碎河山庆忽全,终从薪胆力回天。神州八载驱倭战,三岛群酋伏马前。见雪累朝羞辱史,宁忘惨状杀烧年。南京尸骨长沙火,永记东洋罪恶篇。

——1945年王子壮赋诗《闻日寇投降狂喜书怀》


(1)材料一、二、三的三首诗分别针对哪些不平等条约而作?它们对中国社会性质分别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材料四反映的什么历史事件?其历史地位如何?
(3)材料二事件的结果和材料四事件的结果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825年以前,英国禁止工匠迁居国外。而机器、零部件以及设计图纸的出口禁令一直维持到1842年。但是这种禁令有很多漏洞,走私很容易,而且工业间谍也很多,英国禁止机器出口的禁令从长期来看是徒劳无功的。到1邵5年有2000多名英国熟练技术工人移居到欧洲大陆。而合法的机器出口总值在1840年叶年就达到、60万英镑,’来自欧洲大陆国家的资料充分证明,它们成功地购买并安装了英国’的机械设备。向时,欧洲大陆国家意识到人才是关键的问题,为此制定了各种优惠措施引进英国技术工人。

——摘编自高德步《中外经济简史》

材料二:甲午战后,科技期刊不断创办,其他刊物也登载科技文章,科技丛书的出版成为热本,《西学富强丛书》、《农学丛书》、《中互耳学丛书》、《科学丛书》等深受欢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颁布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申明奖励发明创造、著书立说和捐资兴学者,对科热领域一中的优秀成果给以专利保护。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三:邓小平复声主管教事业后,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科技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指出:“现在看来,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科学技术和教育整整落后了20年。科研人员美国有120万,苏联90万,我们只有20多万.还包括老弱病残,真正顶用的不很多。”

——摘编自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卷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对待先进技术态度的变化,并说明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甲午战后清政府重视近代科技的原因和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邓小平复出主管科教事业的意义。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近代史上,列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屡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逼签条约,严重践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使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期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引用了清末诗人丘逢甲《春愁》:“ 春愁难遣强看山, 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材料二:于右任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元老。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在台湾写下《望大陆诗》:“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材料三:我们中国人民,半个世纪以来受尽了日本帝国主义的欺凌……现在这个万恶的敌人,已被中、苏、美、英的联合力量所打倒了。……这的确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值得全国同胞的热烈庆祝。
——1945年9月5日《解放日报》社论《庆祝抗战最后胜利
材料四:1972年9月日本内阁总理大臣访问中国,并在北京发表联合声明,宣布两国结束不正常状态;中国放弃对日本的战争赔款要求;中国政府重声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表示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宣布即日起建立外交关系.
请回答:
(1)这首诗写于哪一年? 为什么“四百万人同一哭”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回答,我国中央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是什么?在对台湾和对港澳的具体政策中有何不同?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我中华民族百年来未有的大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4)1972年代表日本政府访问中国的内阁总理大臣的谁?中日建交的直接背景是什么?中日的建交有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