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的建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3 道试题
1 . 《真相画报》创刊于1912年6月5日,在第3期上刊登了漫画《过渡时代之新民国》。如图,画面中近处两只船正驶向“完全共和”的彼岸。左边船上的人齐心协力满帆前行;右边的船上两位掌舵者在闹“意见”,其他人正焦急地看着他俩,船就要被“外患”的恶浪吞没。这幅漫画主要想说明(     
A.中华民国国际处境危险B.民众对中华民国不看好
C.希望国人团结共御外辱D.民主共和艰难曲折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1912年12月,中华民国举行了参众两院议会首次选举。经统计,两院席位的选举结果如下:民主党得到24席、统一党得到24席、共和党得到175席、国民党得到392席、跨党和无党者得到255席。这一现象的出现(     
A.得益于革命打碎了旧的体制B.标志共和制在中国的诞生
C.导致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D.说明民主选举的基础广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规定废止刑讯,人民享有选举权、参政权,改变“贱民”身份,赋予妇女以同男工完全平等的权利等。鼓励民间兴办实业,减免厘金,取消了清政府一些苛政。这反映了南京临时政府(     
A.不断改进完善民生问题B.结束了封建帝制
C.力图除旧布新建设国家D.践行了主权在民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民国成立后,大清邮政改为中华邮政。但在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时,邮政总办帛黎(法国人)敌视辛亥革命,竟然搞起“临时中立”,在大清邮票上加印“临时中立”字样。据1926年的一个统计,当时中华邮政中有洋员119人,均占据较高级的职位。这侧面反映出当时(     
A.西方列强敌视中华民国B.实现民族独立任重道远
C.中国邮政发展举步维艰D.清政府的统治根深蒂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民国初年,出现了人们竟相从政参政的热潮,集会结社,犹如疯狂,而政党之名,如春草怒生,为数几至近百;在一些城市中“今日开会,明日结社,不日男女平权,即日财产平等”。对以上现象的合理解读是
A.政局变动增强了民众参政意识B.是对议会斗争道路的成功尝试
C.体现了改良与革命的方式之争D.违背民主精神并导致军阀割据
2022-05-02更新 | 458次组卷 | 14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6 . 某同学对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通过画时间轴的方式呈现出来,图中①、②分别为
   
A.湖北军政府成立;同盟会成立B.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2019-11-26更新 | 1209次组卷 | 38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段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辛亥革命后,随着专制政权的土崩瓦解,各类政党、社团纷纷建立,各派政治力量迅速分化和重组。为谋求议会席位,各党派展开激烈竞争。这一现象
A.揭示了民主共和制度的弊端B.推动了近代政党政治的产生
C.直接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D.为国民革命的开展奠定基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孙中山曾就推举袁任临时大总统做过解释:“局外人不察,多怪弟之退让。然弟不退位,则求今日之假共和犹未可得也。盖当时党人已大有争权夺利之思想……弟恐生出自相残杀之战争,是以退让……。”由此推知
A.南北和议具有历史的必然性B.孙中山以妥协求共和的智慧
C.利益群体之争成为主要矛盾D.孙中山的妥协导致革命失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民国初期的政党、社团有300多个,如统一党、共和党、统一共和党、共和建设讨论会、中国社会党等等。这些党派大体为原有的革命派、立宪派、旧官僚三派势力的分合。这一现象的出现
A.得益于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B.标志政党政治的正式确立
C.导致了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D.说明民主革命的基础广泛
2019-05-13更新 | 843次组卷 | 30卷引用: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孙中山曾估计辛亥革命大约要三十年才能成功,但在武昌起义仓促发动后,清朝统治却迅速土崩瓦解,从武昌起义到民国诞生,前后不过80多天。革命迅速发展反映出
A.资产阶级革命派实力强大B.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革命得到了社会各界支持D.晚清改革失败而失去民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