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开始。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建立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C.张勋复辟的丑剧草草收场D.国共合作掀起国民大革命
2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的政权组织形式为
A.责任内阁制B.君主立宪制C.总统制D.社会民主制
2020-01-23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由于不同的历史条件,各国的民主道路并不相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二:18世纪的法国大革命从许多方面来看都是美国革命的一个直接结果,但它要解决的问题却不同于美国革命,而和一个半世纪以前的英国革命如出一辄……美国革命对现代民主政治的创新具有重大意义,而法国革命是全球性政治民主化潮流开启的标志。

材料三:

第十五条修正案(1870年)

第一款合众国公民的投票权,不得因种族、肤色或曾被强迫服劳役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第十九条修正案(1920年)

第一款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第二十六条修正案(1971年)

第一款年满18岁或18岁以上的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或限制

——摘编自《美国宪法修正案》

材料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有哪些?材料一中的“英国文化模式”有何特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对民主政治体制有什么“创新”?根据材料三说明美国宪法修正案的进步之处?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意义。
2019-03-19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沁县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洪仁玕之所以抛却在香港作为教会中人的平静生活,冒死投效与清军血战正酣的太平军的行列,除了身为洪秀全族弟和心系攘夷大业的因素外,更为其拳拳报国之心所驱使,即试图在太平天国实施他的近代化方案,使中国也走上富强之路。

——夏春涛《洪仁玕的思想特征及其历史地位》

材料二   孙中山打一个生动的比喻,大意是中国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以后应该走什么道路?是走开明专制化道路呢,还是民主政治?这就好比我们中国现在造铁路,造好了就要用火车头,到底是用人家发明的原始的“粗恶的火轮车”,还是用“最新的火轮车”?

——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近代化方案”集中体现在哪部著作里?据材料一,概括洪仁玕提出此方案的目的。
(2)指出材料二中“用‘最新的火轮车’”的含义。列举孙中山为此作出的努力。
2019-03-19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沁县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历史学家唐德刚先生说过:“《临时约法》由原有的美国式的‘总统制’,改为法国式的‘内阁制’了。”这最能说明
A.法国式的内阁制适应中国国情
B.南京临时政府积极进行政治体制探索
C.资产阶级革命派为维护革命成果提供制度上的保障
D.以孙中山为首的同盟会为制约袁世凯而采取的措施
6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议会可以对临时大总统的谋叛和国务员的失、违法行为进行弹劾,并可以“提出质问于国务员,并要求其出席答复”。至于内阁是否具有提请总统解散议会的权力,或者总统是否具有径行解散议会的权力,《临时约法》未置可否。这些规定
A.突出体现了革命派的政治意图
B.体现了立法与行政权相互制约
C.落实了启蒙思想三权分立原则
D.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与等级制
2018-11-04更新 | 1375次组卷 | 32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2019-2020高二下学期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7 . 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在其颁布的《中华民国约法》中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由全体国民组织之。”这反映出:
A.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B.袁世凯着力维护民主共和
C.国民成为中华民国的主人
D.三民主义得到真正的落实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九录·文录》

材料二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军民协商统办法。总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满、汉、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

——《清帝逊位诏书》

材料三   法学教授高全喜谈道:“清帝不是逊位给一家一姓的王朝,而是逊位给了一个未来的立宪共和政体,这是它与中国传统禅让的不同之处。”

——《立宪时刻》


(1)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之革命”与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更替的根本区别,并分析造成“孙中山之革命”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帝逊位诏书》颁布的意义。
(3)有人将《清帝逊位诏书》看成是中国版的“光荣革命”。你是如何看待这一论断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