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0 道试题
1 . “中日的淞沪大会战,可以说是规模空前,同时也改变了中日决战的事前安排,以及事后的战争发展方向,是中日战略的轴线。”淞沪会战改变了“中日决战的事前安排”主要表现在它
A.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B.打乱了日本侵略中国的战略部署
C.迫使日本改变侵略中国的策略
D.使中国两个战场调整反攻部署
2 . 如图是抗日战争时期的某次战役示意图,据图可以判断该战役
A.歼敌四万多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
B.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C.发生于中国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
D.挡住了日军在正面战场的继续进攻
3 . 中国学者编写出版了“社会变迁与百年转折丛书”:《1840年被轰出中世纪》《1860年巨痛与自强》《1895年大梦初醒》《1901年慈禧太后的革新令》《1937年大灾难与大牵手》等。以上书名反映了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共同点是
A.与战争的影响紧密相关
B.始终贯穿政治改革主线
C.从局部地区扩散到全国
D.受到经济发展的影响
2019-11-06更新 | 302次组卷 | 2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下表为陕甘宁边区1937—1940年财政收入统计。这反映出当时陕甘宁边区
A.得到同盟国的大力支援
B.财政具有对外依赖性
C.经济发展状况日益恶化
D.遭到国民党经济封锁
2019-11-0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地区优秀学生联考2017年高三11月阶段性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5 . 一般认为,“七七事变”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但直到1941年底,国民政府才正式对日宣战。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军事实力一直未能实现对日逆转
B.政府长期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C.国内亲日派力量对日本一直心存幻想
D.“苦撑待变”等待国际形势发生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全面抗战爆发后,根据地依据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原则进行选举,选出的议员中,既有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也有不少开明的地主、士绅和国民党员。根据地的民主选举
A.巩固并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剥夺了土豪劣绅的政治权利
C.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推动了民主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
2019-10-08更新 | 355次组卷 | 23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集宁一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某同学在网上看到这样一段文字:“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表宣言,声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中共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该同学不知该材料的真伪。以下是对此材料真伪的判断,其中正确的是
A.应该是真的,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始终坚持三民主义
B.应该是真的,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共再次合作而做出了努力
C.应该是假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期间的目标是反对日本侵略
D.应该是假的,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格格不入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民族复兴是近代中华民族的追求目标,20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复兴思潮大大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中国今日……外则国防空虚,丧师失地;国势岌岌,危如垒(累)卵。忧时之士,深虑神明华胄,将陷于万劫不复;于是大声疾呼,曰复兴!复兴!绞脑沥血,各本其所学,发抒复兴国族之伟论。

——摘编自吴钊《复兴之基点》(1933年)

材料二   (1940年,一位回族同胞在《抗战三周年纪念感言》中写道)“整整三周年的神圣抗战,已使大中华国族数千年的积弱,蒙受了巨急的刺激,从而奠定了民族复兴的基础,扎稳了抗战最后胜利的把握。首先我们为民族复兴的远大前途,抱乐观,感兴奋!”

——《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会刊》第2卷(1940年7月)

材料三   教育家蒋梦麟在昆明躲避日机轰炸的防空洞里,写成《西潮》一书。他认为:“以中国文化同化能力之强,她必定能慢慢地吸收西方在科学上的贡献;以中国天然资源之丰富,人民智慧之高,科学的发展将使她前途呈现无限光明。”“中国所走的路途相当迂回,正像曲折的长江,但是她前进的方向却始终未变。”

——张可荣《试论全面抗战时期的民族复兴思潮》

材料四   “这个方案无疑是我民族复兴的唯一途径。”“只要我们能依照国父的遗教迈进,民族复兴是不成问题的,因为他已经在任何方面——无论文化、政治、经济等都替我们铺好了光明大道。”

——摘编自萧一山《清史大纲》(成书于1944年)


(1)根据材料一,指出吴钊发出的“呼吁”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对民族复兴“抱乐观”态度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能说明此理由的主要史实。
(3)根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蒋梦麟和萧一山实现民族复兴的主张。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抗战时期人们关于民族复兴思想的共同点。
2019-08-15更新 | 87次组卷 | 2卷引用: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美国《时代》载:“每位关心要闻的读者都知道,在1937年,日本的战争机器……(在上海)被卡住了13个星期之久,它的时间表第一次被中国的战争机器粉碎了。”其中粉碎了日本侵华时间表的是
A.卢沟桥抗战B.淞沪会战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
2019-08-15更新 | 1616次组卷 | 147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六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37年底,中国政府邀请苏联派遣军官援华。次年5月,聘请苏联人担任中国军队的军事总顾问。几年间,在华的苏联军事顾问总计超过300人,包括6位元帅、15位将军。这反映出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阵营正式形成
B.国民党践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C.中国政府采取“一边倒”外交
D.意识形态分歧让位于国家安全战略
2019-08-11更新 | 408次组卷 | 18卷引用:内蒙古包头市第六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