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卢沟桥事变和全民族的抗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3 道试题
1 . 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中期,山西根据地发生了这样的一幕,“文艺作家走上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创造了许多反映工农兵斗争生活的,为工农兵喜闻乐见的作品”。该现象(       
A.体现了井冈山革命斗争道路B.巩固了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C.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D.扩大了革命统一战线影响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百师联盟高三下学期信息押题卷(四)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民国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华民族”

1912年9月,《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本国之部》作为教科书首次使用“中华民族”说法,它既强调汉族的主体地位,也说明其他各族(五族)与汉族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实体。同时期的《共和国教科书·新历史《新制本国史教本》等书虽大力宣传“五族共和”观念,但均用“中华民国”表述民族实体,“中华民族”并未成为首选。

1923年,《初级中学历史课程纲要》成为民国时期第一个使用“中华民族”表述民族实体的历史课程纲要。依据纲要编订的《现代初中教科书本国史》将五族扩大为七族,华族为主体,注重各民族的分合、发展及民族间关系的阐述。1929年,《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施行,“中华民族”一词在历史教科书中频繁出现,内涵也更加丰富,并与“中国民族”“华族”等词汇并用。

1932年,《中小学课程暂行标准》强化并凸显民族叙述,中小学教科书纷纷以“概念”的形式使用“中华民族”一词。194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修订初高中课程标准,明确了“中华民族”的核心概念地位,并强调“中华民族演进”“民族融合与扩大”“全民族团结”“近代所受列强之侵略与原因”“中华民族之形成与现在之复兴”等内容的讲述。“中华民族”正式成为族名,得到了国民政府的认可。抗战胜利后,仍作为教科书的核心概念保留并传承。

——摘编自杨梅《民国历史教科书中“中华民族”一词的概念史解读》

对民国历史教科书中“中华民族”这一概念的发展演变进行解读。
2024-05-14更新 | 15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特别是力促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枢纽。而日本政府在西安事变后极力挑拨南京政府和西安方面的关系。1938年,日本陆军部认为,占领了武汉才能切断国共统治地区的联系,并可能产生两党的分裂,结果这一阴谋再次破产。据此可得出的正确推论是(       
A.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中流砥柱作用B.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抗战胜利的道路
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是抗战胜利的基石D.抗日战争大大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2024-05-09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1940年时任国民政府考试院长的戴季陶应英国政府邀请出访印度,在与甘地会面时,甘地向其提出了一张“和平药方”:“假如中国人有我这样的非暴力信念,就不需要和日本人一样的最新毁灭手段。中国人可以告诉日本人,‘带着你们的毁灭手段来吧,我们以两亿人给你,可是剩下的两亿人我们是不会屈服的。’假如中国人真的这样做了,日本人就会变成中国人的奴隶。”这反映了(     
A.英国政府试图劝说中国放弃抗日
B.中国政府赞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甘地对中国人民抗日精神的赞赏
D.民族解放运动斗争的方式因国情而异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侨批是海外侨胞寄往国内的书信和汇款凭证的合称。抗战爆发后,从菲律宾寄往福建的侨批中印有“还我河山”“岳飞”等字样。此类侨批(     
A.体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影响B.以知识分子群体为宣传对象
C.推动了国际汇兑业务发展D.回应了民族解放战争的诉求
2024-03-09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莆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6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忻口是保卫太原的战略要地。1937年9月,日军开始分路向晋北进攻,并将前进矛头指向平型关。国民党阎锡山急令所部在平型关布防。八路军由陕西来援,于9月19日抵达平型关右侧。国共两党军队商定,国民党军队主力在平型关正面阻敌前进,八路军第115师抄袭敌后,晋绥军第71师由团城口出击,共歼敌于平型关前。19日夜,八路军129师第769团歼灭日军100余人、烧毁敌机24架,取得了阳明堡机场夜袭战的完全胜利,极大支援了国民党守军的忻口防御作战。9月25日,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9月28日,大同之敌南下,截断平型关后路,平型关守军乃被迫后撤。但由于阎锡山忽视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加强娘子关方向防御的建议,以致10月26日娘子关被日军攻占,对忻口的中国守军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战局急转直下。11月2日,坚守阵地23天之久的中国守军不得已从忻口撤退,太原随即沦陷。

——摘编自刘存善《忻口战役始末》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忻口战役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忻口战役的意义。
2024-03-02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精英联赛历史试题
7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苏区的教育方针是“教育要为革命战争和阶级斗争服务,要为工农群众服务,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937年,中国共产党将教育方针调整为“教育为长期抗战服务”。这一调整(     
A.原因是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B.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
C.其目的是为了巩固苏维埃政权D.反映出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
8 . 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中,统一战线的理论与实践不断丰富、发展,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任何主义者,我们以为,都应该在这时抛弃一切武断的成见,客观地考察中国的实际情形,应该在此时共同认定一联合的战线,用革命的手段,以实现民主主义为前提。朋友们,我们再不能延宕了,我们不能再使内部分裂,反与敌人以可乘之隙了。

——李大钊等《北京同人提案——为革命的德莫克拉西(民主主义)》(1922年)

材料二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要解决的是中日之间的民族矛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除国共两党各自所代表的阶级外,还包括一切愿意抗日的各阶级、各阶层、社会各界爱国人士,以及海外支持和参加抗日斗争的爱国华侨华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和共同纲领。国共两党在抗战期间的合作只能维持遇事临时协商的做法。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国民党已经建立了全国性政权和一支数量庞大的军队。同时,中国共产党也有了自己的军队,在陕甘宁和敌后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主政权。

——摘编自丁俊萍等主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史(第一卷)1919—1949》

材料三   在我党的历史上,统一战线始终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奋斗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之所以仍然强调统一战线的作用,归根到底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性质和任务以及统一战线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和特点决定的。

——牛旭光《政党政治与民主问题研究》

(1)解释材料一中中国的“实际情形”。
(2)根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统一战线的作用。
2024-02-22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2024届高三2月百校联考历史试题
9 . 1939年初,晋察冀边区决定开展农村戏剧运动。贾克的《拥护抗日军》、朱星南的《坚强》及方冰的《自首前后》等好剧本多次在各地演出,“多少壮丁,由于看了一出戏,而自觉地、坚决地参加了抗日部队。不少顽固分子因受到戏剧的感动而悔过自新”。据此可知,这一运动(     
A.宣扬了抗战必胜的信念B.有助于国共合作局面的形成
C.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D.反映出革命文艺载体的变迁
2024-02-0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下面是抗战时期革命根据地部分教科书中对孙中山形象的描述与评价。这些描述与评价(     
叙述革命活动孙中山是革命的“主要领导者”,将孙中山的个人实践融入兴中会、同盟会的集体实践中,弱化个人在革命活动中的作用,强调团体以及人民群众的重要地位。

—1942年《中国近代史讲话》

阐释三民主义“革命的三民主义和革命的三大政策(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结合起来,革命的原则和革命的方法结合起来,三大政策成了三民主义的革命灵魂”。

—1940年《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第二卷)

评价行为事迹借用列宁的观点将同盟会纲领誉为“伟大的中国民主派的纲领”,称同盟会口号“树起‘自由’平等’‘博爱’的伟大旗帜”。

—1940年《中国民族解放运动史》(第一卷)

A.凸显了三民主义对抗战的指导性B.有利于凝聚全民族的抗战力量
C.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D.肯定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的作用
2023-12-12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蒙自市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9月份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