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甲午战争前,日本以“文野战争”号召国民同心协力、支持战争。战前,天皇每年从皇室费用中拿出30万元补充军费。实业界领袖组织“报国会”募捐,为战争效劳,不计个人得失。21个运输社,自愿在战争期间无偿为政府运送军事物资。日本贫民有的将一天劳动所得的一半捐献出来,许多人志愿做后勤供应的军夫。清政府每年从海军军费中挪用30万两建造颐和园,为西太后庆祝60大寿而耗费的大约1400—2000万两白银,可购买10艘“定远”型铁甲舰、20艘“致远”型战舰。海军军官都在基地附近兴建私宅,军官生活普遍奢侈,嫖赌乃常事。中国下层民众大多不关心战事,战争期间,各地仍发生多起乱事。

——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材料二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军队与日军展开的会战主要有22次,重要战斗1117次,小型战役3.89万余次,毙伤日军85.9万余人,国军总共死伤322万多人。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和其他部队从抗战一开始就深入敌人后方,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开展运动战和游击战,建立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在华北、华中华南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敌后战场的八路军、新四军共作战9.2万多次,收复国土83.7万平方公里,占沦陷区总面积的66%。在抗战的年中,共产党军队毙伤俘虏日军共52万多人。

——郭德宏《论抗日战争史研究中的若干重大问题》

材料三 抗日战争洗雪了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百年民族耻辱,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转折点,并继续在新时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发挥重大影响。抗日战争不仅为国家独立、领土完整创造了必要前提,锻造和考验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大大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而且为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与民族精神塑造等提供宝贵经验和精神动力。

——汪洪斌《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在抗战中的地位。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史实,分析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的重大影响。
2020-08-1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会泽县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中国两次反日侵略战争对照表,两次战争的结果出现巨大反差,其根本因素是
A.民族意识B.经济实力C.政府领导D.国际援助

3 . 材料一   日本于1931年悍然发动“九一八”事变,成为法西斯全球扩张开始的显著标志。……到1939年欧战爆发,中国已只身抗战八年,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已抗击日本法西斯达十年之久。……战争结束时,日本陆军在华约105万人,而在太平洋战场只有83万余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毙、伤、俘日军155万余人。日本战败向中 国投降的日军共128万余人,超过太平洋和亚洲其他战场日军的总和。……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为日本提供了北进之机。然而日本的大部分兵力正用于中国战场,对苏开战“实际上办不到”……1940年德国在欧洲以压倒性胜利和英、法等国出人意料的溃败,为日本提供了“千载一遇”的良机,但还是因中国战场牵制、兵力捉襟见肘而无力南进。1941年底,日本抱着孤注一掷的赌徒心态发动太平洋战争,给美、英之军事以沉重打击。值此严峻时刻,中国军队在多地对日军发起进攻,策应太平洋等战场美、英军队的作战……

——摘自何雷所著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阐释东方主战场的历史地位。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死伤人数最多的战争,主要分为三大战场,即欧洲战场,亚洲战场,太平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相当长的时期里,中国主导的亚洲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的地位和作用被国家社会忽视……

——摘自梅方青、李亚雄《“二战”胜利后亚洲战场的地位和作用被忽视的原因分析》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主导的亚洲战场地位和作用被忽视的原因。
分)
4 . 二战结束后,在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最初法官次序排位是美、英、苏、中、澳、加、法等,经过中国法官(梅汝璈)的积极斗争,最终法官席位按照美、中、英、苏、法等次序排列。这种变化反映了
A.西方大国的阻挠和破坏B.国际场合中席位、排场之争激烈
C.西方大国之间矛盾重重D.中国为打败法西斯做出巨大贡献
2020-05-06更新 | 983次组卷 | 19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加强了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促成了
A.五四运动的爆发B.国民革命的兴起
C.抗日战争的胜利D.战略反攻的开始
2020-04-03更新 | 198次组卷 | 37卷引用:2014-2015学年江苏盐城市时杨中学高一上期调研02历史试卷
19-20高三下·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新中国成立后发行了多套抗战题材纪念邮票,其设计理念经历了从“小抗战”到“大抗战”的转变。据下表可知“大抗战”的内涵主要指
发行年份邮票名称
1965年4—1毛主席在著作,4—2八路军东渡黄河,4—3人民战争胜利,4—4光荣参军
1985年2—1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抗日,2—2八路军和民兵战斗在长城内外
1995年8—1“七·七”战火,8—2台儿庄大捷,8—3百团大战,8—4敌后游击战,8—5芒友会师,8—6华侨捐献,8—7台湾光复,8—8伟大胜利
2005年4—1全民抗战,4—2中流砥柱,4—3诺曼底登陆,4—4攻克柏林

A.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和民兵的抗战
B.全民族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相配合的抗战
C.系统展现中国人民英勇抗击侵略的十四年抗战
D.凸显中国人民全面参战并取得伟大胜利的抗战
7 . 近代中国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也反推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五四运动和抗日战争作为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材料一: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 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 年的五四运动略做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而后者)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其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材料二:在中华民族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 下,国共两党化敌为友,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的一面旗帜。毛泽东说:“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予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敌后战场,军队与老百姓,军事斗争与非军事斗争,外线作战与内线作战相互配合;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男女老少齐动员。抗战成为中华民族由渙散分裂到团结统一的转折点,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使日军陷入困境,走上覆亡之途。

--刘亚洲《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崛起》


(1)据材料一,指出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抗战成为中华民族由涣散分裂到团结统一的转折点”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从民族复兴的角度谈谈抗战的意义。
(3)综合上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民日报》在抗战胜利原因的分析上,不同时期有何差异?分析其主要原因?据此归纳影响历史研究、历史评价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0-01-17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屈辱和抗争中不断走向觉醒和团结。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唤起吾国四千年之大梦,实自甲午一役始也。吾国之大患,由国家视其民为奴隶,积之既久,民之自视亦如奴隶焉。……吾国之人视国事若于己无与焉,虽经国耻、历国难,而漠然不以动其心者,非其性然也,势使然也。且其地太辽阔,而道路不通,彼此隔绝,异省之民,罕有交通之事,其相视若异国焉。……故非受巨创负深痛,固不足以震动之。

——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898年)

材料二   我们要知道,在当年,一个国家落后,不仅仅会招致侵略,更重要的是会造成国人的民族情感和国家意识的淡薄。关于这种情况,我们只要拿1895年的公车上书运动与1919年的五四运动略作比较,就可以明了其中原委。(前者)仅仅集中在文武官员和一些中心城市的举人中间,在全国大多数地方几乎没有太多反响。

(而后者)全国各大中城市几乎都有响应。其实际参与者,既有上层政府官员,更有大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甚至还有相当多的普通市民,包括工人和店员卷入其中。不仅其参加人数超过公车上书运动不知多少倍,而且影响也大得太多了。

——杨奎松《何谓民族主义及我们应该怎样爱国?》

材料三   《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悲愤歌声,便很快就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甚至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无论他是哪一个民族的中国人,都会有人唱它。(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布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强调国共合作对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前途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

——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与中华民族自我意识的觉醒》


(1)据材料一,指出国人对国事“漠然”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甲午一役”唤起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开展的主要爱国活动。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运动超越公车上书运动的主要表现。
(3)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枢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推动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的主要因素。
2020-01-13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1939年6月,苏联副人民委员洛佐夫斯基曾指出:“刻下正在中国解决世界性问题:日本是否将成为太平洋和太平洋沿岸的主宰者,人类好几十年的命运将取决于中国和日本斗争的结果。”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B.中国已取得令人瞩目的世界强国地位
C.国共合作抗日是全民族抗战的政治基础
D.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