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在这一过程中,中日甲午战争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中国甲午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这是《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丧权辱国条约。康有为曾这样评论:“吾中国四万万人,无贵无贱,听人驱使,听人宰割。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变局”。甲午战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由“器物”层面进入制度层面,试图将传统的天朝上国整合为在现代国际社会中具有平等地位的民族国家。

——摘编自《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材料二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是一次民族觉醒的运动。中国外交代表在国际会议上面对险恶的国际环境说“不”,这在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外交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开创了一个敢于对帝国主义国家现有秩序抗争的先例。从中国近代革命史角度说,五四运动标志着近代中国的革命运动,将从旧民主主义时期转到新民主主义时期。

——张海鹏《中国近代史读本》

材料三   抗日战争大事摘录

时间大事
1931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发表《八一宣言》
193612西安事变
1937922国民党通讯社发表中共提交的《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938526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指出人民战争的力量及其源泉
1940820八路军对华北日军发起总攻,参战兵力达105个团
1943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头上的不平等条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战后中国民族主义发展的基本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时期先进中国人为重建现代民族国家所做出的积极努力。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加以说明。
2022-04-14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自贡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学术界对战略防御阶段(从抗战爆发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评价基本是一致的,即认为:这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是抗战的主战场,国民党军队对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但是也出现了丧失失地的局面,其客观原因是由于敌强我弱,国力相差悬殊;主观上则是由于国民党执行片面抗战路线,采取单纯防御的作战方针,以及战争准备不足等原因所造成。

——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第十二卷·近代后编(1919-1949)(上册)》

材料二   到1945年8月,中国同时拥有了前所未有的国际地位……战争伊始,中国还受制于治外法权和帝国主义。如今,不仅招人愤恨的外国人的法律豁免权终止了,而且中国还要在战后的世界里留下印记。自1842年清政府签署《南京条约》以来,中国第一次重获全面的独立。另外,中国现在还是“四巨头”之一,是新成立的联合国组织永久且核心的角色,同时是唯一的非欧洲成员国。抗日战争是为了民族地位和国家主权而战斗,这是对辛亥革命的继承,中国已经完全实现了这个目标。——拉纳·米特:《中国·被遗忘的盟友》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举出三例战略防御阶段国民党正面战场英勇抵抗的史实,指出中共有别于国民党的抗战路线及所采取的行动。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点明抗战胜利后中国在联合国中扮演的核心角色。
2022-04-09更新 | 199次组卷 | 3卷引用:第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纲要上-高中历史统编版新课同步练习
3 . 漫画是简笔而注重意义的一种绘画。作品《榜样》以三个人物形象,通过鲜明与隐晦相结合的手法描述时事、评说世事。下列各选项中对作品的理解准确的是
A.欧战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
B.审判战犯,肃清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
C.反抗侵略,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
D.中国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贡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常言道:“物极必反”。一些重大的灾难往往成为时局转换的契机。甲午中日战争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中华民族觉醒和团结奋斗,振兴中华的新起点。甲午战败,中华民族岌岌可危,正是这种亡国灭种的厄势,引起了社会思潮的急剧变化。

——摘编自鲁恒红《浅析甲午中日战争》

材料二     抗战时期,共产党和国民党虽然阶级利益不同,但在亡国的危机下,求同存异,合作抗日。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粉碎了日军速战速决的计划,而共产党则广泛发动人民群众参与抗战,积极开辟敌后战场,在中后期逐渐成为中流砥柱。两者之间相互配合,互相牵制敌人,亡国灭种的危机感也促使中华民族每一个爱国人士团结一致,共赴国难,民族觉醒程度空前提高。1942年,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成立,为抗战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摘编自黄晓新 肖雄《从甲午战败到抗战胜利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甲午战败而抗战胜利的原因。
5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上海的炮声应该是一个信号。这一次全中国的人真的团结成一个整体了。我们把个人的一切全交出来维护这个"整体"的生存。这个"整体"是一定会生存。"整体"的存在也就是我们个人的存在。我们为着争我们民族的生存虽至粉身碎骨,我们也不会灭亡,因为我们还活在我们民族的生命里。

——巴金《一点感想》(载于1937825日《呐喊》创刊号)

我相信中华文化界的优秀分子以前没有一个不是憎恶战争的,但在现在却没有一个不是讴歌抗战的,这原因决不是由于思想的改变,实在是敌人逼迫太甚,我们再不奋起反抗,不但我们自己要陷入至悲极惨的奴隶的命运,连我们的子孙也要任人蹂躏,永远没有翻身的日子。

——摘编自黎烈文《伟大的抗战》


(1)根据材料,指出文中"整体"的含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整体"思想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整体"觉醒的意义。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演变

阶段特征
清末民初一、反对国外民族压迫和反对国内民族压迫交织
二、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
五四时期一、反帝与反封建相结合
二、开始与各种政治运动结合
抗战时期一、重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掘和弘扬
二、国内各阶级、各种政治势力集合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抗战局面。

——摘编自郑大华《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来源、演变及其他》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认识。从材料中提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抗战口号

材料   1935年,在“八一宣言”中,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

七七事变后的第二天,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提出了“不让日本占领中国!”“为保卫国土流血!”的口号。

19385月,毛泽东在延安的一次演讲中,提出“兵民是胜利之本”的口号,这是《论持久战》中的著名观点。

19392月,抗日根据地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局面,毛泽东在延安生产动员大会上,提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口号。

19399月,面对国民党制造的一系列反共摩擦,毛泽东提出“坚持抗战,反对投降”“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三大口号。

19457月,太行各界举行纪念“七一、七七”庆祝大会,群众高呼“拥护毛主席,成立联合政府,支援前线”口号。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三个口号,自拟主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1-12-17更新 | 24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潮阳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8 . 1943年,中美、中英分别签订《中美新约》和《中英新的》,从法理上终结了英美两国在华获得的一切特权;同年,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以国际文献的形式,确认中国领土完整:1945年,中国参与了联合国筹建的全过程,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这一系列事件表明
A.中国在抗战时努力塑造大国形象B.中国实现国家统一拥有国际法依据
C.中国抗战成为中国崛起的转折点D.中国方案逐渐得到世界大国认同
9 . 1945年9月,中国共产党发布指示,要求军队在收复城市后严格“保护城市工商业,对于接收的企业,凡是属于被敌伪没收的私人企业,一律发还原主,保护其继续经营”。这一措施的实施
A.分化了国民党阵营B.建立了广泛的统一战线
C.促进了经济的恢复D.扩大了自身的阶级基础
2021-10-21更新 | 11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一中外历史纲要上册课后培优练(统编版)-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单元培优)
10 . 下图是20世纪回顾的纪念邮票,涉及历史事件: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共诞生、抗战胜利、开国大典、改革开放。


任选2张邮票,提取邮票信息,根据信息归纳主题,并对主题进行阐释。
2021-10-11更新 | 130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线上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