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共七大和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9 道试题

1 .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日本在东北实行的移民政策,先后经历了试点移民、武装移民和国策移民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日本“开拓团”分布地区主要是抗日力量存在的游击区,特别是军用铁路沿线为重点。日本通过开拓团的组织形式,在中国东北原住民村庄的基础上建立了“混成村”,不断地将东北由其占领的领土变为其“国土”。“开拓团”还强占或以极低廉的价格强迫收购中国人的土地,然后再租给中国农民耕种从而使500万中国农民失去土地,四处流离。期间,中国东北大量农民组成抗日游击队,不时袭击日本移民者。同时,从日本内地来到东北的日本移民,最初大多对气候、水土都不适应,许多人忍受不了生活现状而纷纷退团。后期,由于开拓团的经营、管理不善,在移民地内部的骚乱、暴行、纠纷、逃跑、罢工等事件不断发生,移民者的生活混乱不堪。特别是青少年移民还要接受3年严格的军事训练,更使他们难以忍受,绝望与动摇情绪日浓,自杀、逃跑事件司空见惯。随着战事的发展,至1944年,日本不得不放弃大量输送移民的政策,“开拓团”处于崩溃的边缘。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向我国东北的移民步伐才被彻底阻断,日本的移民政策也随之破灭。

——以上材料摘编自姜廷玉、李戈瑞《揭秘:历史上的日本“开拓团”》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竭力向中国东北移民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对华移民的特点,并说明其移民政策最终失败的原因

2 . 毛泽东发文称:“(中国共产党现在领导的)这个广大的中国解放区,包括十九个大的解放区,其地域包括辽宁、热河、察哈尔、绥远、陕西、甘肃、宁夏、山西、河北、河南、山东、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福建等省的大部分或小部分”此文发表的直接历史背景是
A.“工农武装割据”初步形成
B.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C.全民族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D.中国共产党即将执政
3 . 2011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而在116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却以战败而告终。这一胜一败的结局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第一期征服台湾,第二期征服朝鲜,第三期征服满蒙,第四期征服支那,第五期征服世界的对外扩张战略。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决定在1892年前完成对华作战的准备,进攻的方向是朝鲜、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澎湖列岛、台湾、舟山群岛。
材料2:中日战争前,英国《泰晤士报》驻东京记者布林克莱在一篇题为《朝鲜和他的邻居》的报道中说:“(日本)比中国人自己更清楚地知道(中国)每一省可以抽调多少人出来作战”。
材料3:在战争危险日益迫近的紧要关头,清政府以财政紧张为由,削减军费预算;而甲午孝钦皇太后六旬万寿庆典,先是修三海,共花费白银600万两,其中挪用海军经费437万两,后又修建颐和园,耗资1 000万两,挪用海军军费750万两。
材料4:清政府自始即采取求欧洲列强干涉,速行终止中日战争之政策,李鸿章屡求各国代表援助,且电讯其驻欧洲各国之使臣,使直接哀求各驻在国之政府。
(1)据上述材料,说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2)据材料3、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必然性。
(3)抗日战争的胜利,在中华民族的复兴史上占有重要历史地位,结合所学相关知识,简要分析抗日战争在中华民族复兴史上的重大作用和影响。

4 .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太平洋战争的结束开创了东亚的一个新时代。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独力抗战,抗击了在中国本土的50万到70万敌军——大约是日本总军力的一半——此外还有20万到70万的驻东北关东军。在1945年战争结束时,230万日本的海外派遣军中有120万被钉在了中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中国向苏联提供了4.5亿美元的矿石,向美国提供了价值7.48亿美元的桐油和锡、钨等矿产品,向英国提供了价值1.48亿英镑的农、矿产品,有力地支援了盟国的反法西斯战争。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材料四现代化的发展自有其内在的规律,但在战争状态下,现代化的走向便不可能完全按照通常的经济规律运行。由于中国大部分在战前较为发达的地区多处于日军的占领之下,被纳入了日本占领当局“以战养战”的战时轨道。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影响。

(2)据材料二、三,说明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做出怎样的贡献?这与材料一之间构成了什么关系?

(3)材料四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4)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句话的理解。

5 . 1944年日本天皇裕仁的弟弟三笠宫崇仁在其书中写道:“中国事变爆发以后,日本军队的残暴行为……如掠夺,强奸,杀害平民,放火;等等。”“现在的日本是无所不取,掠夺殆尽。这还成什么事体!”“回顾以前高喊‘圣战’‘正义’云云,叫喊的声音越高,事实越近于相反”。从中我们得到的认识主要是
A.日本反战力量强大B.中华民族意识增强
C.战争引发人性反思D.抗战提高中国威望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第二十一章 两条路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2016-11-27更新 | 4236次组卷 | 26卷引用: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抗日战争与甲午中日战争相比,中国一胜一败的关键在于
A.是否自始至终坚持抗战B.是否利用了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
C.政府与军队是否起到了主要作用D.是否实现了全民族的抗战
15-16高三·湖北襄阳·周测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整个抗日战争,是靠两个战场支持的。这就是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国民党掌握了政府,它有几百万军队,可以调动全国资源和人力。正面抵抗日军的进攻,当然非它莫属。正面战场虽然败仗居多,牺牲惨重,但毕竞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因此,对正面战场作战的军人,我们要肯定他们的功绩,高度评价他们的牺牲精神。但是如果离开了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离开了敌后根据地对日本占领者的骚扰和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反过来也一样,只有敌后战场,没有正面战场,中国的抗战局面会更艰苦,付出的牺牲会更大。抗战坚持到胜利的把握也是不大的。
——摘编自张海鹏《正确看待抗战两个领导中心,中共是中流砥柱》
材料二:抗战初期,作为国家主力部队的国民党军队承担了正面战场的作战任务,但难以抵御日军凶猛的进攻势头,日军很快占领了中国的大片国土。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挥师挺进敌军后方,使日军的“后方”变成了令其寝食不安的“前方”,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游击战,使日军陷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超过半数以上的日军及几乎全部的伪军被牵制于后方进行针对敌后抗日武装的所谓的‘治安战”。
——摘编自王终建朗《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两者缺一不可》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珊识,概括指出二战期间中国战场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两个战场之间的关系,说明这两个战场的不同。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抗战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
2016-10-12更新 | 22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0年1月5日 《每日一题》必修1-每周一测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时期
纪念文章的标题或主旨
纪念抗战胜利十周年
《人民日报》刊登了 专栏文章,《苏联击溃日本帝国主义的历史意义》,强调打败日本主要是中国人民和苏联的功劳。
纪念抗战胜利二十周年
《人民日报》刊发纪念文章:《人民战争胜利万岁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二十周年》。文章对苏联的出兵和援助只字未提。
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
《人民日报》在《中国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反侵略战争》一文中表述:“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倡导的、以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为中心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进行的。”
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周年
《人民日报》刊发了江泽民同志在首都各界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将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放到了一起同时纪念。

(1)在抗战胜利原因的分析上,材料中纪念抗战胜利二十周年和前一时期的文章相比,有何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
(2)在抗战胜利原因的分析上,材料中纪念抗战胜利四十周年与表中的前两个时期的文章相比,更突出了哪些方面的内容?产生不同的原因是什么?
(3)五十周年的纪念讲话,又增加了什么新视角?结合上述材料内容,请你较为全面、客观的表述抗日战争的性质。
(4)上述材料说明,在研究、评价历史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2015-03-23更新 | 409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