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新中国的成立及其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7 道试题
1 .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将归绥(归顺、平定之意)改为呼和浩特(意为青色的城)、迪化(开导、教化之意)改为乌鲁木齐(意为优美牧场)。这说明新中国
A.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B.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D.贯彻各民族平等的原则
2020-11-19更新 | 1258次组卷 | 81卷引用:2013届甘肃省甘谷一中高三第二次检测考试历史试卷
2 . 2020年11月1日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工作正式开始。1953年4月3日,政务院颁布了《全国人口调查登记办法》,我国开展了第一次全国人口调查工作。经过大量工作,查明全国人口总数为601938035人。其主要政治目的是
A.为全国普选提供人口依据B.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做准备
C.确认民族区域自治的范围D.加强户口管理以扩大税源
2020-11-15更新 | 684次组卷 | 25卷引用:甘肃省临泽县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历史3月月考试卷
3 . 新中国成立之初,制定了《共同纲领》《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组织通则》《大政区人民委员会组织通则》《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妨碍国家货币治罪条例》等法律。这反映出当时的法制建设
A.注意听取社会各界意见B.初步构建起完善的法律体系
C.开始考虑向社会主义过渡D.侧重于国家政权的建立和巩固
4 . 2011年,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耐斯比特在他的新著《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这里的“中国没有……陷入……争斗的局面”和“一党体制”是指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2020-11-12更新 | 250次组卷 | 19卷引用:2013届甘肃省张掖中学高三第二次(10月)月考历史试卷
5 . 中国古代“选举”的本义是选贤任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其内涵发生了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随着西方选举概念的输入,“选举”逐渐脱离中文传统涵义,转变成与英文“elect”对应的概念。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人民享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及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权利,但是却没有规定如何保障人民享有这些权利和自由。后来的选举法又对选民资格作了性别、年龄、财产等种种条件限制,使妇女、贫苦群众和一部分资产阶级丧失了选举权。

——摘编自刘东、曹均学《对辛亥革命是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几点思考》

材料二 1953年《选举法》规定:“凡年满十八周岁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分民族和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和居住期限,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从1953年下半年开始,全国各个地区的民主选举逐步展开。全国进行基层选举的单位共有21.479 8万个,进行基层选举地区的人口共为571 434 511人,全国参加投票选举的选民达2.78亿人,占登记选民总数的85.88%。

——摘编自柳润涛《新中国首次大规模普选始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民国初期选举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民国初年选举相比,新中国首次普选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对新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意义。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同法制、人治是对立的……“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材料二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指出材料一中“法治”的本质,材料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落实的?
(2)材料二反映了怎样的思想?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
(3)综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的民主政治走过了怎样的历程?
7 . 麦迪逊说:“在民主政体下,人民会集合在一起,亲自管理政府;在共和政体下,他们通过代表和代理人组织和管理政府。”现代中国通过下列哪些举措实现了“民主政体”和“共和政体”的结合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一国两制”③基层民主选举制度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②③④
8 . 新中国成立后,民主人士黄炎培说:“人民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是自家的政府。自家的事,需要人做时,自家人不应该不做,是做事,不是做官。”这表明(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满足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愿望
B.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积极性
C.出席政治协商会议的民主人士代表居大多数
D.中国共产党实行了与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2020-10-17更新 | 100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7届甘肃省武威市二中高三上期第三次诊断考试历史试卷
9 .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曾经说过: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的原因是中国实行了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依法治国方略
2020-10-15更新 | 900次组卷 | 73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一届人大召开前)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它表明

A.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初步形成
B.新中国实行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新中国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贯彻“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