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见下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
C.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D.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
2019-06-10更新 | 4237次组卷 | 40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9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在14年抗日战争中,河北人民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作为解放战争中华北地区的重要战场,河北人民为夺取全国胜利作出巨大牺牲;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对河北工业进行投资,新建和扩建了一些厂矿,河北人民不负国家所望,到“一五”计划实施时,河北省现代工业比重由7.6%上升到23.69%,为新中国经济恢复和发展增砖添瓦。这些充分体现了河北人民
A.危难时刻勇挑重担的担当精神
B.深入理解并践行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响应国家号召以实现民族独立
D.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要支柱
2022-06-03更新 | 685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五校(丰城市第九中学、樟树中学、万载中、高安市第二中学、宜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发生在1949年。”其中第三次“革命”的重要成果是
A..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B.沉重打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
C.推翻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D.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4 . 近代以来中国与列强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条约内容在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认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虎门条约》,英国获得领事裁判权等特权,谈判代表耆英等人认为"此系为杜绝衅端,永远息争结好起见,两无偏枯,亦两无室碍"。

1871年,曾国藩"窃思自道光二十二年间与洋人立约议抚,皆因战守无功,隐忍息……故所定条约,间有未能熟习审处者"。

郭嵩焘在担任驻英大使期间(1876-1878年)提出废除领事裁判权。

1898年,唐才常等人成立公法学会,提出对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条约进行"切实考证",以使利用国际法修改不平等条约。

1912年,梁启超等人成立中国国民外交协会,提出废弃一切不平等条约、定期裁撤领事裁判权、收回租界等要求。

1917年,北京政府宣布"所有以前我国与德、奥两国订立之条约,及其他国际条款、国际协议属于中德、中奥关系者,悉依据国际公法及惯例,一律废止"。

1919年6月,贵州召开国民大会提出"一面通商赴欧和会中国专使,力争青岛、并请取消中日'二十一条密约',及其他不平等条约"。

1941年起,中国与美、英等国分别缔结了新的平等新约,中国在形式上基本废除了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特权。

1949年9月,《共同纲领》宣布"对于国民党所订的各项条约和协定,重新审查、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随后陆续清理和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政治、经济和宗教文化特权的残余。

——据《20世纪20年代知识界对不平等条约的认知研究》


根据材料指出近代以来中国人对不平等条约认知的主要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主要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一致决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下表所列为委员会的主要成员。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中央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
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主席毛泽东
副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民革)张澜(民盟)高岗
秘书长林伯渠
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
政务院总理周恩来
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沈钧儒(民盟)
最高人民检察暑检察长罗荣桓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任务宣告结束
B.这些委员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C.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体现民主性质
D.标志着中国社会革命取得完全胜利
6 . 1848《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依据这一科学理论,在实践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法国、俄国和中国各取得了怎样的成果?以俄中为例,概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两国革命所选择的不同的革命道路。两国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丰富和发展的表现是什么?从中你得到了哪些认识?
2021-08-3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宜丰2015-2016学年高一历史必修1问答题精选
2019·全国·高考模拟
名校
7 . 历史学名著《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三次“革命”是指
A.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B.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
C.新中国的成立
D.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2019-02-17更新 | 74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宜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下图是国庆节的时候在天安门广场上悬挂的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的巨幅画。国庆节这样悬挂伟人画像主要体现了
A.辛亥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标完全一致
B.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规划了新中国的发展方向
C.孙中山和毛泽东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D.新中国的成立是对孙中山革命目标的继承和发展
9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民主政治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下列关于三部文献的表述,准确的是( )
A.图1颁布,在中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B.图2规定,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
C.图3的制定使中国初步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图3体现了社会主义和民族区域自治两大原则
10 . 《新全球史》载:“其目的在于确保土地的平均分配,以避免出现类似于汉朝的土地兼并。这项制度根据土地的贫瘠和受地者的需要将土地分配给个人及其家庭。”对“这项制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缓解了政府的财政问题
B.有利于社会的稳定
C.促进了自然经济的发展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