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4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中外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三:“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 ……“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材料一中的“法”的职能与材料二“法”的职能有什么区别?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三、四有哪些共同观点?材料四中的“法治”与材料一中的“法治”有何本质区别?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
(4)举出中国现代史的史实论证材料四中“民治”这一观点,指出20世纪末中国提出的“民治”目标,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自己对“法治”的认识。
2016-11-18更新 | 7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浙江省宁波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2 . 200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60年华诞。在过去60年中,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各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到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
——《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成就有哪些?
材料二   1978年安徽发生特大旱灾,凤阳县许多人外出逃荒要饭。没有外出的小岗生产队社员为免于饿死,在11月24日夜晚聚在一起写下包干到户的保证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们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2)分析小岗生产队社员如此神秘而悲壮的“包干到户”的举动的历史背景和反映的根本问题。他们的行动对中国农村发展有何影响?
2016-11-18更新 | 30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高考大联考模拟试卷(大纲版)文科综合试题1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3 . 我国某部宪法将国家性质表述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一表述说明当时
A.三大改造尚未完成
B.资产阶级已被消灭
C.人民公社体制已经建立
D.经济基础还十分薄弱
2016-11-18更新 | 417次组卷 | 22卷引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历史试题
4 . 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图片展,展览内容按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5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封面
B.某村村民委员会直接选举的现场
C.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内容片段
D.颁行《民事诉讼法》消息的报纸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任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之。
——清·康熙帝
材料二:毛泽东说:“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材料三: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清朝政治体制的特点并指出其弊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怎样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带有革命性、民主性”?
(3)依据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怎样的原则?其根本目的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谈谈你对我国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 3 表   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第 8 表   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十二铜表法》
材料二:秦律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活动都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材料三:我们,美利坚合众国的人民,为了组织一个更完善的联邦,树立正义,保障国内的安宁,建立共同的国防,增进全民福利和确保我们自己及我们后代能安享自由带来的幸福,乃为美利坚合众国制定和确立这一部宪法。        
——《1787年宪法》序言
材料四: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和政府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重要方针。
——江泽民《在中共中央举办的中央领导同志法制讲座结束时的讲话》
(1)《十二铜表法》的出现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并指出它的局限性。
(2)根据材料二,说明《秦律》反映了秦朝封建法制的哪些特点?
(3)你认为《1787宪法》对美国历史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4)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律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016-11-18更新 | 10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0年福州八县(市)协作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卷
7 . 一部法律文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从中所获得的有效信息是
A.强调工业化在建立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作用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由此开始
D.强调宪法的社会主义属性
2016-10-17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2016届安徽省合肥市第二中学高三上期第二次校内模拟历史试卷
8 .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   )
A.标志着新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阶段
B.标志着新中国建立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C.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D.是新中国第一部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某一年的《人民日报》头版头条。

材料二   第一章 总纲
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第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材料一中《人民日报》报道的会议召开于哪一年?这次会议通过的宪法又体现了什么原则?具有怎样的性质?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新中国确立了哪三大政治制度?
(3)1999年第九届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将什么内容写进宪法,从而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
2016-09-0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15-2016学年人民版高一必修1练习历史试卷20
10 . 建国初期,我国制定了《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婚姻法》《工会法》《惩治贪污条例》《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1954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1949年到1957年,中央制定的较重要的法规性文件共1261件。这说明建国初期
A.我国全面学习苏联的立法经验
B.法律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发挥了重要作用
C.政协很好地代行了人大的职能
D.工业化建设和三大改造推动了立法工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